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永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王财贵博士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曾经测验他的学生,看看成熟了没有。孔子也不随便测验,他很会考试,他的考试大概都让学生能够过关,不过关的他也不考,不为难弟子,所以孔子不愧为教育家。孔子考过最深的题目,这个题目确实不容易,他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是最高的学问了。你不是要学那个一以贯之的地方吗?才能了解他的核心思想,所以这是一个最深的题目了,孔子出这个题目只考两个人,一个叫做曾参,本来是应该考颜回的,不过颜回是不必考的,而且颜回也死了,所以就考曾子。曾子的资质是鲁钝的,他是凭咬牙切齿的用功,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伟大,这伟大啊!(鼓掌),你敢这样说吗?“士不可以不弘毅”,弘者广大,意者坚强也,他的理想广大,他的意志坚强,以“弘毅”来承受孔子的学问。所以众弟子都在的时候孔子点名,“参乎”,曾参啊,“吾道一以贯之”,你知道吗?曾生开口就说,“唯”,是的。这样对话就完了。”子出,门人问曰”,孔子离开了,同学七嘴八舌就问起来了,刚才你们两个高来高去,到底在讲什么,你说是的,老师你的道一以贯之,请问老师的“一”在哪里?曾子就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跟“恕”两个字都是“心”字底,“忠”的上面是“中”,中者正也,实实在在,所以古人训诂,尽己之谓忠,怎么叫尽己?——尽己之心之谓忠,那个心没有讲出来,但你要知道,尽自己的心,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叫尽了自己的本分,为人谋就等于是自己的事,与朋友交,我先守信,不是让朋友守信,而是我先守信,这要有多大的担当?你跟朋友交敢先守信吗?你总是想这个朋友会怎么对我,我再来怎么对他,你这样怎么交朋友?然后,“传不习乎”,那更不得了了,传,或是老师所传授,或是古圣先贤所传授,我到底有没有努力去学习呢?我到底有没有把它学在我生命中呢?我到底有没有继承人类的智慧?乃至于我有没有去传播,叫做承先启后,这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对自己的尽心尽力,应该做的事,你不做这个事还做什么事?人生做其他事都是虚幻的,只有做这个事是实在的,为人谋,忠;与朋友交,信;传,要习。这总起来也叫“忠”,尽了自己的本分。本分有目前的本分,我对父母尽了我的本分,忠就有孝;对朋友尽了本分,忠就有信;对文化尽了本分,你忠于民族,乃至于最后是忠于自己,所以你们没有吃亏,千万不要认为孝顺父母、对朋友守信你吃亏了,你是在尽自己的本分,哪里有吃亏。所以尽己之谓忠,这是孔子之教的核心,你没有尽己的忠,你怎么叫儒家之徒?你怎么对得起孔夫子?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11-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再来讲“恕”,那更了不起,如心之谓恕,所以古人讲“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宽谅别人,这都在恕的范围之内。什么叫做民主,什么叫做自由,以尊重别人的自由为我的自由,这个叫做恕。只顾展现自己的自由,把别人都踏在脚下,这叫你的自由吗?所以“如心”,他的心和我的心一样,将你心换我心,使之相一生,这就是恋爱中人的恕。(笑,鼓掌)不要只要求你的爱人,怎么以前对我那么好,现在好像越来越自私了,都要求我对你好,其实你自己也在要求对方先对你好,所以这两个恋爱中的人就不再甜蜜,叫做冤家了,因为你没有恕道。所以都要想想初恋的时候,是多么样的推己及人(笑,鼓掌),那种殷勤奉献,是无微不至(笑),最后呢?所以人间没有恕,就是地狱了。人间以恕相往来,就是天堂。(鼓掌)我们八荣八耻,要降低离婚率(笑),要在曾子那边取得智慧。人生只不过两件事“忠、恕”,没有别的,再讲别的都是外道。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曾子真的是承受了孔子的教导,而且努力实践,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士不可不弘毅”,儒家的学问靠曾子传下来,虽然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文化一个不幸,但是他还是大幸。什么叫做不幸?如果由颜渊来传孔子之道,中国文化的发展可能更加坦荡光明,但是我们不讲这些,你还没有曾子的德就不可能有颜渊的德,所以先忠恕再说吧,不要好高骛远了。颜回是“具体而微”啊,具圣人之体,只是他还很微小,让他假以时日,孔子预见他超过老师,所以难得的人才,不过他是不是去救那些竹简淹死的我们不知道(笑)。这叫“一以贯之”,用“忠、恕”两个字来把握孔夫子的思想,来把握儒家的学问。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孔子问第二个人——子贡,子贡很有才华,很聪明,子贡的智慧在孔子死后才开,太可惜了。孔子问“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端木赐啊,你认为我是一个多学博学,“而识之”,识之就是记得很多东西,很有学问的人吗?子贡曰“然”,对啊,子贡很聪明,马上想,老师今天发疯了吗,本来就是这样,还要问,老师问这个问题肯定有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在“然”后面,马上加一句“非与?”,难道不是吗?紧张了(笑),这叫做聪明的学生。孔子就说“非也”,你错了(笑)。所以孔子很会考试,对曾子直接就说,“吾道一以贯之”,他老早知道曾子一定说“对的”。对子贡就先吊他,你认为我是一个很博学、很有才华的人吗?子贡说,是啊,难道不是吗?不是,“吾道一以贯之”,我只是“一”,没有“多”。在这里就有玄机啊,我的多就是一,我的一就是多,一切即一,一切即一,你懂吗?这一段对话在《论语》中弟子记载到这里戛然而止,下面没有文章了,不像刚才的后面有发展,群弟子还问,何谓也,曾子还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一章后面就没有了,“子曰:汝以我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曰:然,非与?子曰:非也,吾道一以贯之。”后面没了,这什么意思?子贡没有搭腔。为什么不搭腔?子贡一时悟不出来。所以孔门弟子除了颜渊之外只剩下一个曾子。有人说孔子这样劳碌一辈子,他只搞到了72条下线(笑),这72条下线只有一线是活的(笑)。所以各位,难呐,不要说做生意难,圣人之道也难,文化传承,难啊!(鼓掌)子贡不了解孔子的一以贯之,他在孔子死后六年之内是不是了解,不知道,可能还没有悟出来,不容易啊。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请问各位,你不用忠恕两个字,你用别的词语,用一个字两个字甚至一句话来讲出“吾道一以贯之”的核心点,你能发言吗?如果能,而且你念兹在兹,你反复琢磨,果然就是如此,而且只有如此,没有别的说法,你就是会读书了,你就是读通了,你就可以作为儒家之徒,要不然你早得很。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学问最高成就,就是去发现一贯的地方,这叫做见道,要不然就是不见道。你被批评为不见道,你的儒家的生命就被判了无期徒刑,这是生死的关头,人生有没有意义,你必须参透这一关。一般人无所谓参透不参透,反正他生命来这里过一辈子,游戏人间,游戏来游戏去,到最后与草木同朽,算了,就这样。你假如不想与草木同朽,你要参一参,这是古来的公案。孟子就告诉你,孔子的一以贯之在哪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四端就是孔子之道,乃至于儒家学问的发端处,它展现出来的就是仁义,它的源头就是我的性,我的性本来就是善。孟子一辈子就讲这几句话,所有其他的语言通通从这几句话开出来。读孟子没有读到他的性之所以善的辩论,读孟子不知道孟子只是要以仁义来治国平天下,如果你读不到这点,你不了解孟子,也不了解儒家学问的广大。所以孟子以性善来贯孔子之道,以四端之心来贯孔子之道,以仁义来贯孔子之道。王阳明以良知二字来贯孔子之道。除了孟子、王阳明之外,或许还可以举一个陆象山,但是陆象山没有自己的发明,他只是孟子之学,所以陆象山说“心即是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是陆象山13岁的时候说的话,一直到他老,不改变,这叫做一贯之道,这叫做儒家之徒。所以儒家有他的一贯之道,而每个人都可以有他不同的把握,而这些不同的把握到了最后都是一样,只是把握得更加深远、更加原始,像良知、像四端之心,那是更加深远,更加原始,忠恕两个字已经是原始的善性,这个四端,这个良知,这个心即理的心的一种表现。所以曾子的哲学性还是不够的。儒家要到宋明儒才真正成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4 | 只看该作者
宋明儒家是受了佛家的影响——佛家讲真俗不二,讲形而上学,讲高明的学问,讲基本的学问,像禅宗讲明心见性这种学问——所以宋明儒也大讲心性。这是先秦儒家孔孟没有特别发挥的地方,但是已经含在孔孟之学当中,讲心为体,讲性为体,什么叫体?是我的根据,我的心是我的道德的根据,我的性也是我道德的根据。所以儒家之学可以用两个字来涵盖,就是“成德”,成就你的德性,成德之教。如果像读《论语》,学而时习之当然是成德之教,有朋自远方来也是成德之教,人不知而不愠也是成德之教,吾日三省吾身也是成德之教,通通都是,但是孔子并没有真正把一贯之道讲出来,而曾子讲的一贯之道还没有到达心性的本原,当然,先秦儒家不是没有心性本原,像《中庸》就有心性的本原——“天命之谓性”,《大学》就有心性的本原——“诚意慎独”。但是《大学》和《中庸》讲起来还是比较疏陋,比较笼统,不过义理都包含在其中,到宋明儒家才真正大讲心性,大讲形而上学,大讲道德的根源,成德之教的基本立足点,不离开孔孟,而有自己的丰富的教导。所以儒家一直还在发展,这个发展并不是跑到别的地方去,所以有先秦儒家以孔孟为代表,荀子做辅佐,孔孟荀三家。儒家的第二期发展,就宋明儒的发展,大讲儒家的心性之学,可以跟佛教互相抗衡。所以千万不要只认为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也可以讲明心见性。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4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儒家的明心见性,心、性的内容跟明、见的方法,跟佛教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一个词语,都讲心讲性,他的内容不一样,于是他开发的方向就不一样,他的成就也不一样,但是都是智慧。所以儒家是成德之教,让一个人成就德性,成就道德事业,内心的德性有所成就叫做内圣,这个德性而表现为功业,这叫外王,而内圣必定包含外王,所以你千万不可以再随便说宋明儒,“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他只是空谈心性、清谈心性。告诉各位,儒家不清谈,清谈的是道家,清谈是魏晋时代的名士,宋明儒不清谈。虽然他所谈的道理高深,但是念兹在兹,内圣一定要开为外王,只是当时的历史机缘不够,不能让他们开出外王事业,或是开的外王事业不够完整,这是历史的机缘不够。古人已经替我们尽了很大的责任,我们现在要接着走,你不要问古人有没有给我们开出完满的学问,你这是不负责任的。当今的中国人最不负责任,随便批评古人,你要知道你不如古人。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儒家大讲心性,而刚才我们说明心见性,佛家的明心见性,“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种明心见性的心与性在哪里,在佛那里!儒家的明心见性,请问你的心性在哪里?在你这里。这才真正叫做当下即是,这才叫做“直了成圣”。所以,佛家的心性有两种,一种是你的识心、你的污染性,这是你的现实人生,叫做凡夫的心性。你了脱后,成就常乐我净的心性,这叫如来的心性,如来的心性的境界开发出来,就是无量的功德法界,叫做佛法界。我们众生所面对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是染污的世界,在染污的世界中是无明的心性,证了佛道的心性是超越的心性、光明的心性。所以佛家的心性有两种,这也是一心开二门。儒家讲的心性从头到尾都是光明的心性,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下就不用说了,这一句就够了,这叫一以贯之。为什么?因为“亲民”就是外王事业,明明德就是内圣的工夫,刚才说有内圣工夫必定展现为外王事业,所以“亲民”也在“明德”之内,所以明了你的明德,必定有亲民的事业。而明明德要明到非常高明的明,非常实在的明,念兹在兹的明,这就是让你的“明德”止于至善,而且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你的生命中,这叫做你的明德实践止于至善,而明德实践的止于至善,也要包含外王事业的止于至善,所以最后,明德与亲民都止于至善,这叫做儒家全幅的学问内容。(鼓掌)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三句话讲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形容词,两句话讲完。因为明德你非到止于至善停不下来,亲民非到治国平天下不可以停下来,所以止于至善是不需要说的,只要你知道明明德,只要你知道你明德的内容,只要你知道明德这条路是无穷无尽的,止于至善包含在其中。你知道内圣必定开外王,外王不成就,内圣不满足,你的亲民就一定止于至善,你非到至善你停不下来。所以止于至善是不必说的。所以只剩下两句。这两句又以明“明德”为根源,所以说了明明德,亲民就不必再说了。所以儒家的学问,你用一个字表达,很好,你可以用你所选择的字,到最后都一样。有些时候我们说儒家的学问是什么?是“仁”,这个太笼统了,儒家的学问是“忠恕”,这还不够根源,儒家的学问是“良知”,不错,已经很根源了,而这个良知还可以浓缩一个字。平常我不这样讲,今天我特别这样讲,因为引用到《大学》,所以我说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叫做“明”。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28 08:29 , Processed in 0.0375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