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永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王财贵博士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39 | 只看该作者
你对朋友友善,什么叫友善?你怀着一颗将来会不会报答的心,你就不自然了,叫做有心。什么叫做有心?你有另外一个心灵在做你的条件,在牵引你对待朋友的善,结果你的善就不是纯善,你想要表现给朋友知道,你想要表现给旁人知道,至少你想要表现给自己知道,我现在在对朋友好。这叫做“附赘悬疣”。好像手臂上长了一个瘤,这个瘤是要割掉的,多余的。各位,你的人生有多少多余的东西?那些东西是要割掉的,怎么割掉?不容易。所以大家都知道,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善,为恶又恐人知就是大恶。各位,你平常有为善的心吗?你为善的心的旁边有一种想要人知乃至于想要自己知的这个“附赘悬疣”吗?如果有,你叫做执著,叫做造作,叫做有心,叫做有为,叫做不逍遥,叫做不自然,叫做不合道。(鼓掌)你孝顺父母吗?你能够发自本性毫无造作地孝顺父母吗?如果能,恭喜你,恭喜你的父母,他得到一个孝子,恭喜你,你的人生是坦荡的,光明的,如果不行,你的人生是扭曲的,不可爱的。所以坦荡、大方,叫做无为。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39 | 只看该作者
无为从哪里来?它是从对人生都在有为当中的反省开始,而老子、庄子所反省的人生的有为是告诉你到处都是、随时都是,一分一秒,每一个地方,你都在有为当中,人生可怜,你的生命有多少的元气可以让你这样耗费?你的人生不就在不需要的地方费了很多心血吗?你人生还有多少真实性,你的人身还剩下多少精神可以追求你的价值?所以无穷的悲悯。老子、庄子对人生的悲悯不下于释迦牟尼佛对众生的悲悯。我们人生太可怜了,都把精神耗费在不应该的地方,你照顾了什么面子吗?老子这样问你。你为什么不坦荡、为什么不大方,为什么不自然,为什么不逍遥一点?你没有学问为什么怕人家知道你没有学问,为什么又表现得很有学问的样子,被人家识破了又好像很伤心的样子(笑),莫名其妙(鼓掌),人生就在莫名其妙中过了一辈子。有人有一点功夫了,可以不去追求不必要的东西,可以从生理的欲望解脱出来,要不然食色性也,你的人生就在庸俗当中过一辈子。酒色财气可以放下了,了不起,超脱了,但是你的学问、名声呢,有学问的人,总是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你摆架子,你摆架子就要端起来,越有学问的人,越有地位的人,你越执著,那个执著不是说什么大执著,而是很深的执著,很细的执著,因为自己不能解除。一般的酒色财气容易解除,你的名声、地位、功劳、善行,是很不容易忘记的。所以道家的功夫就是一个“忘”,叫做“致虚守静”,到最后人生以及天地的真相就在你面前展现,叫做“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归于道,你的心灵归于道,我们眼前的一切都归于道,你的心没有归于道,你的世界总是许多颠簸、许多的不自然,你不能顺畅。所以你要顺畅,当下就可以顺畅,你不摆架子,你坦然,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人家误会也没关系,人家不了解,也没关系,你当下就坦荡了,就这么简单。虽然这么简单,你做得到吗?所以宋明理学家谢上蔡说,去掉“矜”字最难,本来我们人类以为去掉忿字最难,或者去掉欲字最难,再进一步,去掉你的脾气很难,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护自己,于是与人隔阂,对方有所冒犯就一定要发火,让对方知道你的厉害,这叫怒,去掉怒很难,古人说怒字如火可以燎原,欲字如水,可以淹没。首先去欲,然后去怒,最后要去掉“矜”,一般人去掉欲去掉忿就很了不起了,他都不知道有“矜”字,所以不要求一般人去掉矜。谁需要去掉矜呢?越高学问的人,越做善人的,越有德行的,乃至于所谓的圣人,他如果自以为是圣人就不是圣人,漂亮,这句话厉害(鼓掌)。你如果是圣人,而自以为是圣人了,你认为天下就该照我的话去做,这也是执著,而且是大执著。所以圣人要无心,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不可以领导百姓,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人出来领导百姓就是民族、国家的祸害!大家不敢鼓掌(笑,鼓掌)因为你知道我在讲什么(笑)。谁替自己立铜像,那个铜像迟早要被拆掉的。纵使是斯大林,纵使是拿破仑,纵使是亚历山大,这叫“功成而弗居”,功成而不居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你不居功,你的功劳成就才能永存天地之间,你的功才不会有害处,所以谁自以为是圣人就是最大的执著,老子所要去掉的最后一个关口,就是自以为是圣人的圣这个字,所以叫做“绝圣弃智”,自以为有仁德,是道义之士,所以“绝仁弃义”,不要圣不要智、不要仁不要义,难道真的不要它吗?你怎么了解道家?是不要圣智仁义的执着,不是不要圣智仁义。圣智仁义要不要,不是老子庄子的事,不是道家要管的,是儒家要管的,只是儒家管到这里,道家说,你管道这里,你叫我们圣智仁义对不对,儒家说对,老子说我告诉你,你叫我们成圣智仁义,你就是在害人,你就成不了圣智仁义,这是老子的智慧!(鼓掌)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智慧不伟大吗?最高的智慧。所以高明。你连圣智仁义的能力都没有,连圣智仁义的工夫都没有,圣智仁义的境界都没有,还讲什么老子,讲什么道家,读老子干什么?所以不要随便读老子,你不够格,不要随便谈道家,你不够格。道家是何等学问,谁来谈?圣人要谈道家。但是真正的圣人就不会谈道家,因为圣人本来就自然,所以道家的学问白做了(笑,鼓掌)。一般人不需要道家,你好好做个人,就是你心里一直念兹在兹,你今天对谁好,今天买了什么礼物给父母,你虽然一直念一直念,我告诉你,社会能够这样子已经不错了(笑),要叫你做了善事不要挂在心上,我告诉你,门都没有(笑)。除非你真的有修养,而这个修养一步一步地深入,你越高明,你的那个执著越深,越细,越不容易自我解除,乃至于大家都来赞赏你,那时候你更自以为是。各位,做人在这个地方,要看得开,要放得下,你放下一步才能更前进一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大贤以上的学问,从大贤进入圣人的境界,就要做道家学问。道家的学问任何人都能了解,一个想要有境界的人,一定要做道家学问,乃至于不需要老子庄子来提醒你,你都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执着他的智慧,一个有功德的人不会执着他的公德,那么他的智慧才是真的智慧,他的功德才是真的功德。但是一般人还是需要老子庄子随时提醒你,所以每个人想要做学问,想要领导别人,你想要做工夫,想要做善事,告诉各位,你身边随时要放一本老子、一本庄子,随时拿起来读一读,每天你都会自惭形秽,你是这样的小气,有这样一点点善事就念念不忘(笑),还想那个人什么时候报答我(笑),无聊,这不是无聊吗?(鼓掌,笑)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道家学问是很高明的学问,每个人都可以做 ,而且都要做,它关系到你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这叫做圣人,纵使老子不是圣人,他是大智慧者,他看到圣人的境界,这是从古以来的定评,就是老子不是圣人,庄子不是圣人,但是他看到圣人的境界,所以他是智者,智者就是能够知道圣人的人叫做智者。孔子也这样规定,“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孔子讲“仁”是一个总体的智慧,“仁”又可以分为“仁”跟“智”两边,智就是知仁,仁就是行仁,你必需先知人才能行仁,所以智比仁还要先,这个先不是前一秒钟后一秒钟,是在道理上它是先在的,你有仁,你想要走向仁德,必须先有智,智就在其中,你连仁德的目的在哪里都不知道,你怎么走向仁德。你连圣人都不知道怎么成为圣人?道家就是指出圣人的境界。真正的圣人不需要道家来指,但是圣人又很谦卑,随时都认为自己不够,当他自己认为不够的时候,他就是真正的圣人。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0 | 只看该作者
读《论语》,子贡问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闻一知二,告诉他一点道理他能够想出两点道理,虽然他自认为不如颜回,颜回是闻一知十,他们的智慧差了五倍,不过颜回早死,子贡还是最聪明的(笑)。子贡一听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叫做孔子,所以他来拜见孔子。他心中想,我拜你为师,但是你要知道,我三个月就要超过你,后来不要说三个月,到了后来说,我三年应该可以超过你。到了后来就知道,一辈子超过不了。尤其是孔子死了以后,众弟子来讨论,要怎么样行弟子之礼,因为自从周公制礼以来没有师徒之礼,乃至于没有为老师怎么守丧之礼,群弟子合议的结果,人有现实的生命,父母所生,人有智慧的生命,老师所教,所以老师是再生父母,所以应该以父母之礼来奉献给我们老师,但是又不能够以父母之礼来实践,所以他们为老师守丧,叫做心丧,不从外面守丧,从心里守丧,所以他们没有穿丧服,在心里守丧三年。群弟子就在孔子的墓旁边建茅屋在那里守孔子墓三年,三年之后群弟子要分散了,相向而哭,子贡就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继续住下去,又住三年。这叫做真正的学生,因为孔子是真正的老师。当今天下,有这种老师吗?有这种学生吗?没有这种老师,没有这种学生,你的中国文化在哪里?你的人生的真实性在哪里?都是虚假的。所以我们说,像子贡这样的学问,他常常好高骛远,就问老师,老师,你是不是圣人,“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老师你怎么那么多才华。因为子贡是以才华起家的,所以他以为有才华的人就值得敬佩,子贡是很小气的,到孔子死后他才大方起来,可怜啊,我们不要说子贡可怜,我们自己更可怜啊,孔夫子死了,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可怜,可怜得要命,你就不知道人生的广大,人性的高尚。所以子贡这样问,孔子就轻松地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呢?“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矣”我只是一个学不厌教不倦的人罢了(鼓掌)。旁边有学生叫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老师,你这个学不厌教不倦的工夫我们都做不到,我们做不到的就在这里了。这就叫做圣人。(鼓掌)所以孔子不居圣,功成而不居,这个功有功业的功,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也是功,他成就了自己的生命而不居,这才是孔子,我们应该从这里来了解孔子。单从下学处来了解也可以,从上达处认你才能更加敬重。孟子也说,一个人怎么走向仁德之路,怎么走向圣人之路,所谓“可欲之谓善”,从善开始,“有诸己之谓信”,把善能够放在心中,这就有诸己了,信实啊,而这个信越来越扩充,所谓扩充,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渐渐有光辉,你的人格会散发出光芒,让人感受得到,不是用眼睛看到光,而是你感受到这个人的光明,这就叫做“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叫大人,心灵成熟了人叫做大人。大了以后就完了吗?没有,“大而化之之为圣”,所以把大化掉,不自以为大,这才叫做圣。所以孟子也知道什么叫做圣人。孔子不是知道什么叫做圣人而已,孔子是亲身表现了圣人给你看,所以了不起。“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全身通体是德是慧,德慧的生命,德慧的流行,不远千里,随时随地都起作用,叫做“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圣人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假如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你一定感觉到孔子还活着,还活在你的心中,这叫“所存者神”,所以“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以圣就是神,要到达圣神的境界,也要来一个化,这个“化”字正是道家的最基本的一个观念,叫做“化掉”。所以道家的学问从人生的执著开始,人生的矜持开始,普通的矜持固然是矜持,高明的矜持更是矜持,一直到什么第步才没有矜持?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圣人才是真正的道家的理想,在这里就可以知道,道家并不是别的家,道家就是圣人家里的一个家,哪一个人说道家高明,哪一个人说我们读书要先从老子开始,老子在孔子之上,我告诉各位,你们不要听这些评论,你不要信他,他是不懂智慧的人。所以不了解儒家,你就永远不懂人生的高大,不知道人生真正的高明。所以高明要从丰富的内容,要从无穷的奋斗这里超脱出来。不是隐居在山里面过一个清静的生活就是道家了,你是老子的罪人,不是道家。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道家不容易。从有到无,有什么就?有善心,有知识,有学问,有地位,有功业、有圣德,这个有如果是在有的地方就是还执著,所以要变成无,这个无不是你没有功业没有德性没有境界了,不是,而是叫你不要有对功业、德行的矜持造作的那个心态。道家并没有讲什么内容,并没有正面讲人生,它是从正面的人生那里讲你的“附赘悬疣”,让你的人生真正回归到真实的人生。所以,道家的学问一方面不是很重要的,所有圣人,所有有诚恳的人,你以诚恳做你的善事,诚恳地爱国爱民,来领导国家,你就是领导好了,也要像尧舜一样,若无其事,垂拱而治,如天地之自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对于政治家的一个理想。请问当今哪个政治家做到了?(鼓掌)父母不是爱子女吗?伟大,你如果认为我爱子女的心是多么伟大,就不伟大了。所以,父母的爱往往给子女有压力,这就变成害。老师的爱往往给学生有压力,这就变成害。不容易啊!这是道家的原始智慧,你有了这个原始智慧,你用这个原始智慧去检查道家所有的言论,丝丝入扣,每一句话就在讲这个意思。那么多语言只讲一个意思,能读书读到这个地步,你叫做会读书。再把你所了解的人生的痛苦乃至于人生的超脱,这个道理放在你的人生当中,这叫做真的智慧,所以智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到道理,那个道理很深远,但是我先看到了,这个叫做有智慧。你看到了你的生命能不能跟上去,这叫做真智慧。跟得越快,智慧代表越大越高。有史以来,智慧最高的人叫做颜回,孔门弟子颜回,跟得最快,当下即是,不迁怒,不贰过。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讲道家的道理,让你去掉执著,坦坦荡荡,跟天地生万物一样,大功德不居,何况是小功德,你当下能够做到吗?能够做到你就是有智慧的,你做一半,就是一半的智慧,我说明天再做吧,就是没智慧,不信这一套,就是完全没有智慧。所以,道家也是人生一大智慧,也是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对人类的生命境界有一个提醒,有一个激励,有起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起作用,在每一个地方起作用,这叫做大家,这叫做大学问,你一刻不能离开。所以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道家,任何的实践的哲学都要包含道家的学问在里面。佛家,你成佛也不能执著,所以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很相近,于是中国古人就可以用道家的学问来吸收佛家的学问,做桥梁引进来,魏晋时代就是以道家学问吸收佛教的时代,为什么?他们所讲的内容有很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佛道两家,有很多人都把它归类为一个大学派是没错的,而归列为大学派,笼统地看有相似处,仔细看有很大的不同,你要知其同又要知其异,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1 | 只看该作者
同在哪里?同在于佛教是从人生的负面、人生的“苦空无我”发起的,它最后的目的是达成光明清静,叫做“常乐我净”。道家对人生的反省从哪里开始?从人生的执著,从人生的“附赘悬疣”,也是从人生的反面,从人生不得以的地方反省,反省了人生不得已之后要化除人生不得已。所以佛家要从苦中解脱,道家要从执著化除,这不是差不多吗?它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佛教有实质的教导,道家只有高明的教导。所以佛教内容丰富,佛教一五一十都告诉你,什么叫做苦,从苦来说集,从苦的集合来说人生的虚幻,人生的不恰当,你要回归恰当的人生,回归真实的人生,回归到天地的真理,于是你要“灭道”、要修道而入灭,入灭就是灭掉你这个执著的生命,小乘只讲到这儿就没说下去,后来菩萨开发出大乘,去掉你的执著性,才可以证成一个光明性。像这样的两面都说,证成光明性的那一部分叫做“真谛”,你的现实这部分也解析很清楚,叫做“俗谛”,所以到最后,真谛俗谛一起开发出来,叫做“一心开二门”,从哪里开发出来?从你的心开出来,你的心是无明是执著,你的人生就是“苦空无我”。你的心转了,从你的认识心转成智慧心,“转识成智”之后,你的生命境界就是清静的,证了“真如”。什么叫做真如?真正的如其所如,该怎么看就怎么看,是为正观,叫做真如,这种人叫做如来,如如而来,也如如而去,总之没有挂碍。是从反面来证。道家也是从反面来证,从有心证无心,道家从有心证无心以后,并不是停留在无里面,这个无心就是用在有意的世界当中,所以无心而为叫做无为,无为不是一个目的,无为是在有为中用,叫做“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佛家讲“真俗不二”,道家也可以讲“真俗不二”,但是佛家的真俗不二开出了非常丰富的理论系统,有俗谛的系统——阿赖耶系统,有真谛的系统——如来藏系统,所以佛家丰富,两面俱到。道家只有高明的系统,但是这个高明的系统是任何一个家都不可以违背的,所以牟宗三先生说道家最接近哲学,最接近哲学家,它只讲一个普遍性,不讲特殊性,不落实下来讲,所以永远悬在高空,因此我们对道家才有一种高明的印象。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说,因为它高明所以很好了解,就是高明只是高明,于是高明就很容易了解了。佛家的高明不只是高明,所以出世而入世,而且在入世中出世,到了菩萨道的时候,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解。他又开出许多的学问来。道家开不了学问的,道家站在学问之上,开它的高明境界。所以中国吸收佛教,是对中国文化有大的帮助。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当中,有一些遗憾!信佛的人,往往以佛为主,虽然他们尊重圣人,他们兼用道家,但是以佛为主,一直流传到现在,信佛的人不仅是以佛为主,连尊重圣人都不知道要尊重,这是人间的悲剧,是生命的狭隘。(鼓掌)所以以后要各归其位,让它各得其所,让我们运用自如。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讲了佛家、道家,都是很容易了解的。现在我们要讲儒家,儒家是最难了解的。要不相信,我们问佛家讲什么,多多少少大家都稍微知道,佛家要讲解脱,只是为什么要解脱,有些时候不一定很清楚,其实想一想就很清楚,因为人生的不恰当,所以要走恰当的人生,人生在哪里不恰当?虚幻,无明,贪嗔痴,这很不恰当,很多人很容易讲,虽然不一定讲得很真切,什么叫做真切?我心理面念兹在兹,这些话不只是口头禅,而是我真的有这样的感受,这就不容易,但多少能讲出一点。对道家刚才讲了高明,对了,他们要追求逍遥,也对了,所以容易了解。现在讲儒家,请问什么叫做儒家?儒家在哪里,谁是儒家,儒家要追求什么?儒家要成就什么?当然我们可以举一些很大的观念,儒家成就圣人。那么什么叫做圣人?圣人从哪里成就的?当这样问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解了。刚才说佛家的基本的原理,用一个字讲出来,就是“苦”。对于苦的解脱就是它的教导的方向,一切的教导都是从苦到解脱。道家的基本学问,道家的基本瞩目点在人生的矜持、造作、有为、固执,你从这里解脱,道家不讲解脱,从这里虚静,你的心虚了,生命就归于平静了,不再有起伏了,于是就走向逍遥。至于儒家的基本的观念,我们怎么来了解,请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乃至用一个字解说出来,做学问往往要这样做。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28 08:32 , Processed in 0.0506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