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7899|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服饰品级及薪俸制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清宫的服饰制度

1.皇后、皇贵妃、贵妃、贵嫔等服饰待遇


皇后:明黄色正红色等任何颜色,可戴凤钿/凤冠(九尾凤),可戴金步摇,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且可两边同时佩带
极品(太字辈):艳红色,淡黄色,蓝色,紫色。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且可两边同时佩带,朝阳五凤挂珠钗
一品(皇妃):可穿除正红外的衣服,可戴侧凤簪钗(七尾凤),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但只可佩带一边。金步摇(皇上特赐除外)
二品(贵妃、妃):宝蓝色,可戴侧凤珠钗(五尾凤)
三品(贵嫔):可穿红色(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可佩戴银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可穿戴庶三品以下服饰头簪)
四品(嫔):可穿紫色(浅紫,淡紫,紫罗兰。不可穿正紫),可佩戴玉步摇,不可佩带短流苏(可穿戴庶五品以下服饰头簪)
五品(仪):可穿蓝色(蓝色必须为偏色。如:(宝石蓝,靛蓝),可佩戴宝石翡翠为材质制成的首饰(可穿戴庶五品以下服饰头簪)
六品(贵人):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可为正色。可佩戴珊瑚象牙为材质制成的首饰(可穿戴庶七品以下服饰头簪)
七品(常在):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可佩戴金银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八品(答应):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不可佩戴金银为材质制成的首饰、只得用木质首饰
女御:只可穿青色宫装、梳流云髻、除此以外不可穿着其他颜色、万不可佩任除了丝质绢花以外的何首饰

附:白色,黑色是禁色
红色,黄色,金色,银色,紫色是高位用的
簪花除皇后、太后外不能用牡丹
衣服花纹除皇后、太后外不得出现凤凰

发簪式样除二品以上不得出现凤凰
式样可以是花卉,如:金芍药,黄鹤翎,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拜月,太液莲。碧江霞,**燕,剪霞绡,瑙盘,紫罗繖。美人红,海云红,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团,桃花菊,西施粉,玉楼春。

禁药:依兰、豆蔻、山茱萸、肉苁蓉、青木香、蛇床子、天茄花、乳香、蟾酥、牡蛎和远志。(混合)艾叶,当门子”,五石散。
禁香:麝香
禁花:玫瑰(由于玫瑰茎上锐刺猬集,中国人形象地视之为“豪者”,并以“刺客”称之。)

牡丹花色的器物只得皇后、太后使用,海棠花色的器物只得三品以上使用,其余花色的器物任一品阶都可使用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黄色、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
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
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黄色,绣文为五谷丰登。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36 | 只看该作者
2.阿哥所穿衣物和被封为亲王之后的着装

附录2 清代的爵位制度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贝
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
具体

和硕亲王
亲王朝冠,与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曾赐红绒结顶者,亦得用之。
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
朝珠、朝带、吉服带、雨冠、雨衣、雨裳,均与皇子同。崇德元年,定亲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八。前舍林,嵌东珠四。后金花,嵌东珠三。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四。服用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满翠四补等缎。
亲王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魨朱饰金。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氈各惟其时。初制,亲王明轿广三尺三寸,地平广与轿面同。俱施羊肝漆洒金,上下雕玲珑花卉。直杆、横杆、撑杆各二,肩杆四,俱朱魨贴金饰。红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

亲王福晋吉服褂,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馀皆与皇子福晋同。侧福晋冠顶等各饰东珠九。服与嫡福晋同。并按崇德元年,定亲王嫡妃冠顶嵌东珠八,侧妃嵌东珠七。顺治九年,定嫡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四团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补等缎。侧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嫡妃同。
亲王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红盖,四角皁缘。金黄幨,红帏,朱辕,舆用金顶。


自亲王以下、贝勒以上各侧室,均降嫡一等。
并按初制,亲王妃车、轿红盖,红帏,金黄垂幨,盖角青缘。其侧妃车、轿亦红盖,红帏,盖角青缘,红垂幨。

亲王世子
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吉服冠、端罩、补服、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与亲王同。顺治九年,定亲王世子冠顶三层,共嵌东珠九。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三。服与亲王同。
亲王世子明轿一,制同前。暖轿一。红盖,金黄幨,红帏。馀如亲王。

世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缀为带。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馀皆与亲王福晋同。顺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亲王侧妃。其侧妃冠顶嵌东珠八。服与嫡妃同。

亲王世子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红幨。馀如亲王福晋。初制,亲王世子妃轿、车盖、帏与亲王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红帏,盖角青缘,青垂幨。

多罗郡王及郡王长子服饰

多罗郡王
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后缀金花,饰东珠三。吉服冠、端罩皆与亲王世子同。
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世子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与亲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七。前舍林,嵌东珠三。后金花,嵌东珠二。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与亲王同。
郡王明轿一,暖轿一。红盖,红幨,红帏。馀同亲王世子。初制,郡王以下、贝勒以上,俱坐明轿,八人舁之,如亲王仪。辅国公以上,亦坐明轿,四人舁之。原乘马者听。

郡王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吉服冠与世子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
吉服褂,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馀皆与世子福晋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嫡妃冠顶嵌东珠七,侧妃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嫡妃冠服与世子侧妃同。其侧妃冠顶嵌东珠七。服用蟒缎、妆缎,各色花、表缎。
郡王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皁幨。馀如亲王世子福晋。舆用银顶。初制,郡王妃轿、车盖、帏与亲王世子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红帏,盖角蓝缘,蓝垂幨。

郡王长子
郡王长子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郡王长子福晋暖轿及朱轮车,四角蓝缘,蓝幨。馀如郡王福晋。初制,郡王长子妃轿、车盖、帏与郡王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四角青缘,青帏,红幨。

多罗贝勒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晋同。

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勒夫人暖轿及朱轮车,四角皁缘,皁帏。馀如郡王长子福晋。初制,贝勒夫人轿、车与郡王长子侧妃同,其侧夫人轿车,红盖,蓝缘,蓝帏,红幨。

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服饰

多罗贝勒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晋同。

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勒夫人暖轿及朱轮车,四角皁缘,皁帏。馀如郡王长子福晋。初制,贝勒夫人轿、车与郡王长子侧妃同,其侧夫人轿车,红盖,蓝缘,蓝帏,红幨。

固山贝子
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吉服冠顶用红宝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遇赏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贝勒。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团。朝服、蟒袍、朝珠皆与贝勒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吉服带与贝勒同。崇德元年,定贝子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五。前舍林,后金花,各嵌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蓝宝石一。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六,舍林增嵌东珠一,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一。服与贝勒同。
贝子明轿一,暖轿一。红盖,红幨,青帏。馀如贝勒。
贝子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六。金约镂金云六,吉服褂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馀皆与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贝子嫡夫人冠顶嵌东珠五。侧夫人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五。服与嫡夫人同。
贝子夫人车,红盖,青缘,青帏,红幨。初制,贝子夫人车与贝勒侧夫人同。其侧夫人车,青盖,红缘,青帏,红幨。

镇国公、辅国公服饰

镇国公
镇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顶用红宝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双眼孔雀翎。端罩紫貂为之,月白缎里。补服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朝服、蟒袍、朝珠与贝子同。

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吉服带与贝子同。崇德元年,定镇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四。前舍林,嵌东珠一。后金花,嵌绿松石一。带如贝子。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五,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猫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补。馀与贝勒同。

镇国公明轿一,暖轿一。皁盖,红幨,皁帏。馀如贝子。
镇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五。金约镂金云五。吉服褂绣花八团。馀皆与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镇国公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嵌东珠五。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四。服与嫡夫人同。
镇国公夫人车,朱轮,皁盖,红缘,皁帏。红幨。自公夫人以上,盖、帏均用云缎,镇国将军夫人以下用素缎。并按初制,镇国公夫人车盖、帏与贝子侧夫人同。其侧夫人车,青盖,蓝缘,青帏,红幨。

辅国公
辅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馀皆如镇国公。崇德元年,定辅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三。前舍林,嵌绿松石一。后金花,嵌宝石一。带如镇国公。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四,舍林、金花、带、服色俱与镇国公同。

辅国公明轿一,暖轿一。青盖,红幨,青帏。馀如镇国公。自辅国公以上,用舆夫四。
辅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四。金约镂金云四。馀皆与镇国公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辅国公夫人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嵌东珠四。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三。服与嫡夫人同。
辅国公夫人车,朱轮,皁盖,青缘,皁帏,红幨。初制,辅国公夫人车盖、帏与镇国公侧夫人同。其侧夫车,青盖,蓝帏,红幨。


宗室将军服饰

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吉服冠顶用珊瑚。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视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镇国将军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金镶圆版,嵌红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中节嵌东珠,带用金镶方玉版,各嵌红宝石一。补服绣麒麟,馀与镇国公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一品命妇。
镇国将军夫人车,朱轮,皁盖,青缘,皁帏,红幨。初制,镇国将军夫人车盖、帷与辅国公侧夫人同。
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亦用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馀皆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辅国将军冠顶上衔蓝宝石,带用圆金版。顺治九年,定冠顶改衔红宝石,中节嵌小红宝石一。带如镇国将军。补服绣狮。馀与镇国公同。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二品命妇。

辅国将军夫人车,朱轮,青盖,红幨,青帏。初制,辅国将军夫人车盖、帷皆以蓝缎为之,红垂幨。

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亦用蓝宝石。补服前后绣豹。馀皆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国将军冠顶上衔水晶石,带用玲珑J4金方铁版。顺治九年,定冠顶上衔红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一。带用起花金圆版。补服绣豹。馀与镇国公同。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均视三品命妇。

奉国将军淑人车,均朱轮,皁盖,皁帏,皁幨。初制,奉国将军淑人及奉恩将军恭人车,盖、帏、幨皆以青缎为之。
奉恩将军
奉恩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补服前后绣虎,馀皆视武四品,惟衣裾四启。带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色。顺治九年,定奉恩将军冠顶上衔蓝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一。带用起花金镶银圆版。补服绣虎,馀与镇国公同。
奉恩将军恭人冠、服均视四品命妇。
奉恩将军恭人车,均朱轮,皁盖,皁帏,皁幨。初制,奉国将军淑人及奉恩将军恭人车,盖、帏、幨皆以青缎为之。

公主及额附服饰

固伦公主
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崇德元年,定固伦公主冠顶嵌东珠八。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补等缎。

固伦公主暖轿一,金顶朱轮车一。皆金黄盖,红帏,红缘,盖角金黄幨。初制,固伦公主车轿盖以金黄缎为之,盖角垂檐皆红缘。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带用金黄色。馀与贝子同。崇德元年,定固伦额驸冠服与贝子同。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六。舍林嵌东珠二。金花嵌东珠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一。

和硕公主
和硕公主朝冠、金约,制如亲王世子福晋。馀与固伦公主同。崇德元年,定和硕公主冠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固伦公主同。

和硕公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红帏,盖角金黄缘。馀同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以下、县主以上,舆用银顶。并按初制,固伦公主车、轿皆红缎为之,盖角亦金黄缘。
和硕额驸吉服冠,顶用珊瑚,戴双眼孔雀翎。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玉圆版四。馀与镇国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硕额驸冠服与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上者,仍照本阶服用。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四,舍林嵌东珠一。金花嵌绿松石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猫睛石一。

诸格格服饰


和硕格格(郡主)
郡主朝冠、金约,制如郡王福晋。馀与和硕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和硕公主同。

郡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红帏,红幨,盖角皁缘。馀如和硕公主。初制,郡主盖、帏与和硕公主同,惟盖角青缘。
郡主额驸朝带,用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馀视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郡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嵌东珠一。带用金圆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八年,定冠、带与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补服。
多罗格格(县主)

县主朝冠、金约,制如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晋。馀与郡主同。崇德元年,定县主冠顶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蟒缎、妆缎,各样花、素缎。
县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青幨,盖角青缘。馀如郡主。初制,县主盖、帏俱同和硕公主,惟盖角蓝缘。
县主额驸冠服,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县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每片嵌红宝石四。
多罗格格(郡君)
郡君朝冠、金约,制如贝子夫人。朝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贝勒夫人。馀同县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冠服与县主同。

郡君车,红盖,红幨,青帏,盖角青缘。初制,郡君车盖红缎为之,蓝帏,盖角蓝缘。
郡君额驸冠服,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额驸冠顶上嵌蓝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
固山格格(县君)
县君朝冠、金约,制如镇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贝子夫人。馀皆与郡君同。崇德元年,定县君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郡君同。

县君车,皁盖,红幨,皁帏,盖角红缘。初制,县君车盖青缎为之,盖角红缘。
县君额驸朝带,用J4金方铁版四。馀与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县君额驸冠顶上衔水晶石。带用J4金方铁版四片。
格格

镇国公女乡君车,皁盖,皁帏,红幨,盖角青缘。初制,镇国公女乡君车盖、帏亦以青缎为之,盖角蓝缘。
镇国公女乡君朝冠、金约,制如辅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镇国公夫人。馀同县君。

辅国公女乡君车,青帏,盖去缘饰。馀如镇国公女。郡君以下车皆朱轮。并按初制,辅国公女乡君车青盖、蓝帏。
辅国公女乡君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金约镂金云三。馀与镇国公女乡君同。崇德元年,定乡君冠顶嵌东珠二。顺治九年,定镇国公女乡君冠顶嵌东珠三。服与县君同。

乡君额驸朝带,用J4金方铁版四。馀与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乡君额驸冠用金顶。带用J4金圆铁版四片。

另外清时还规定亲王、郡王、贝勒侧室女,封授视嫡降二等。冠、服各视所降品级服用。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女,虽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与乡君同。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九加五 于 2016-2-10 01:29 编辑

3.文武大臣不同官阶不同的着装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子」或称为「顶戴」、「顶戴花翎」。
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湖色或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顶珠的质料和颜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员的品级的不同。
清政府规定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一品为红色明玻璃,二品为红色涅玻璃,三品为蓝色明玻璃,四品为蓝色涅玻璃,五品为白色明玻璃,六品为白色涅玻璃,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顶戴。

清代官员的朝服沿袭明朝[來源請求],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服。补服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獬豸乃神兽,专司辨别忠奸。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三品武职豹补服

六品武职彪补服




  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按清礼仪。
        顶戴                               袍饰               补子(文/武)
一品    红宝石                            九蟒四爪              仙鹤   麒麟


             

二品    珊瑚                              九蟒四爪              锦鸡   雄狮
               



三品    蓝宝石                            九蟒四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                            八蟒四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琉璃                     八蟒四爪              白鹇   棕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琉璃                     八蟒四爪              鸬鹚   彪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犀牛   

八品    阴纹缕花金                        五蟒四爪              鹌鹑   犀牛
      

九品    阳纹镂花金                        五蟒四爪              练雀   海马
   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九加五 于 2016-2-10 01:34 编辑

清代民间平民服饰制度

BY 纨素 · 2015年7月12日


清朝是满族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3月清军入关,至1911年辛亥革命,历时267年。若从努尔哈赤创立“大金”算起,则历经295个春秋。1644年9月,清顺治帝从沈阳迁到北京,定北京为清朝的首都。顺治三年(1645年)清统治者已将北方、南方诸省全部控制在手,于是发生了服饰上的重大变革,一改明代服饰为满族传统服饰。
1.清代头饰
清顺治于京称帝之初年,本想改国民束发的旧制,令其一律依照满俗剃发留辫,但因抵抗者势力太大,加上政权统治尚不巩固,南方还未统一,因此,不强迫国民效满俗。第二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满清稗史》记载道:“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剃发之令,其略曰:‘向来剃发之令不急,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事。朕已筹之熟矣,⋯⋯自今布告之后,京城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闻是时檄下各县,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令剃发匠负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执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杀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以示众。嗣后剃发担有一柱矗立若旗竿然者,犹其遗制”。民间亦流传“留发不留人,留棺不留屋”之语,可见民间对朝廷强行推广满俗的抵制。
满族男子头饰为前半脑袋剃光头,后半脑袋蓄发编辫。满人十分着重辫子,即使战死,亦要将辫子完整无损地保存好带回故乡。江绍原先生曾对发、须、爪进行过权威性研究,认为满人辫子与“马祖”有关。这就是说,满人留辫与“马尾巴”有关,是马崇拜的一种遗俗。不仅编辫,朝廷的朝冠顶戴花翎也同样表露了马崇拜痕迹,顶戴比拟为“马鞍子”,花翎比拟“马鞭子”,顶子比拟“骑主”①。
①参见谢辉群《清朝时期满、汉习俗的碰撞与交融》,《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2期。
马崇拜是游牧民族原始崇拜的遗存,与南方崇拜鸟、熊、蛇、狗等动物的民族相同,他们都分别有着自己民族的信仰神灵,有着由此建立起来的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俗制。清王朝统治者强令剃发易发,与满俗一统,违反了民俗发展的自然规律,引起民众的反抗,曾发生过抵抗剃发令的海州之战、镇江大屠杀、江阴虐杀、嘉定屠城。
清王朝还发布了禁用方巾之令。“功令严敕,方巾为世大禁,士遂无平顶帽者,私居偶戴方巾,一夫窥瞷,惨祸立发,琴川二子,于按公行香日,方巾杂众中,按公瞥见,即杖之数十,题疏上闻,将二士枭首斩于市。”①
①《研堂见闻杂录》。
清代女子头饰以江南,特别是苏州地区为尚。清初流行“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清中叶又兴“元宝头”。嘉庆、咸丰年间流行一种拖在后面的长髻,叫“苏州罢”。清末又有“苏州厥、平三套、连环髻、巴巴头、双盘髻、圆髻、圆月、长寿、风凉、麻花、双飞蝴蝶诸髻式,年长者还要在髻上加罩一个硬纸和绸缎做的黑色冠,绣以“团寿”字,或以马鬃一类做成纂,加于发髻上面。光绪年间妇女以圆髻团结于脑后,或加细线网结,髻以光洁为尚;姑娘做“蚌珠头”;小姑娘做“双丫髻”。
头上饰物多插鲜花。岭南妇女将鲜花穿于彩丝,绕在髻间。北方妇女在鬓边插一两只鲜花。苏州还有制做象生花,烧料制做仿真花的,一时成为妇女所尚。清末又有尚珠花、茉莉针,以金翠宝玉、珊瑚等制做,插带时排列于发髻之上端或成半环形。
发髻上的饰物为簪,以金银、翡翠、宝玉制成,还有的簪端垂以凤凰形的金银翡翠物,曰“步摇”。
2.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衣着为马褂、马甲、衫、袍、衬衫、短衫、袄、裤、套裤,尤以衫袍外加穿马褂或罩以紧身较短马夹最为流行,亦最能反映清代男子服饰的特色。所戴为小帽、风帽、皮帽,尤以小帽,俗称“西瓜皮帽”最流行。清代民间男子一般多在腰间束以湖色、白色或浅色的束带,其长结束后下垂与袍齐,讲究的人家还要在其上绣花。
清代女子服饰分为汉族服饰与满族服饰两类,满族服饰将于后面宫廷服饰中详述,这里不再赘述。汉族妇女仍沿袭明代形制,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或再加一件较长的背心。到后期,则流行下身着裤,不束裙。衣服镶滚十分考究,有“十八镶”之称呼。

清 大红彩绣对襟衫




②参见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清代服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1)马褂
马褂较外褂短,长仅及于脐。清康熙、雍正年间着马褂的男子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时尚。马褂分长袖、短袖、宽袖、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对襟马褂比较流行,清初流行天青色;至乾隆中流行玫瑰紫;到了嘉庆年间又改为流行泥金色及浅灰色,夏季纱制的则用棕色。
(2)马甲
也称做“背心”、“坎肩”。前襟横作一字形者叫“一字襟马甲”,也叫“军机坎”,满族称它为“巴图鲁坎肩”(意译为好汉的坎肩)。马甲本穿在内,后改穿于外,俗称“十三太保”。清早期、中期为各部司员见堂官的服装,后至清末,便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起来,成为男子喜爱的服饰,做的短小,只及脐,有琵琶襟、大襟、对襟诸式,四周和襟领处镶有跳色边。各阶层马甲着色有严格区别,奴仆穿红、白鹿鹿皮的马甲,一般人的用色与马褂相同,苏州地区尚黑,其用料为绸、纱、缎。

(3)衫袍
清初期,男子流行长衫、长袍,顺治未年减短及膝,后又加长至髁上。同治年间衫、袍较为宽大。至清末,变成极短极紧的腰身和窄袖式样。衫、袍颜色多流行月白、湖色、枣红、雪青、蓝、灰诸色。
(4)背心
清代女子喜欢穿背心,背心有夹、棉、皮三种,其长达膝下,有镶滚。苏州女子最爱用玄色绉纱做背心面料。
3.清代服饰“十不从”
清王朝强令更改服饰、头饰,引起汉民族的反抗。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清王朝采纳了明遗臣金之俊的“十不从”建议:“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使清代服饰习俗出现了奇异之风,一般女子在结婚或死殓时着明代服饰;未成年儿童着明代服饰;官府的役隶、出行鸣锣开道人员着明代服饰;优伶演戏着明代服饰;释道的服饰也依旧如故,不做更变。






4.平民百姓和武人和富甲商人的着装不同之处
平民:妇女日常衣有严格规定,并受法律限制。对奴仆、唱戏的、苦力等人限制不得使用丝、绢、纱、绫、缎、 和罗等档次较高的原料制衣,也不得使用细皮、细毛和石青色原料制衣,不得随便使用珠、翠、金、银、宝石等贵重的装饰品,只能使用葛布、梭布、毛褐、茧 、貉皮和羊皮等较粗质地的低级原料。
道光之后花样愈出愈新,但是新时兴的服装式样虽多,却只能在贵族之间流行,平民不能随意模仿。 自乾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并学缠足等陋习,引起仁宗和宣宗动怒,连续下谕禁止,并申明满洲八旗、蒙古、汉军督统、副督统随时检查,违者治罪。

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不曾见过的。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开衩,四开衩和无开衩几种类型。

武人: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
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商贾:⑴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清代男子一般通穿的服装.马褂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手或袖段至腕、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

⑵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也见紧身.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有一字襟、琵琶襟、对0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均有立领.

⑶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尺余的.<京华竹枝词>说:”新式衣裳夸有跟,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反映了清末服装款式变化的趋向.这时袍衫面料的使用也打破常规,出现逆反现象.谚语有”有理者无里,无里者有里”之说,正反映当时服装变异之风尚,已经突破常规,预示着中华服饰文化,即将进入一个变迁的新阶段.

⑷衬衫: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逢接而成的,成为”两截衫”.颜色初尚白,后一度流行玉色、蛋青色、油绿色或白色镶倭缎、漳绒边的.

⑸短衫短袄:有立领右衽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工人民的服装式样.南方农民夏穿牛头短裤,即传统的犊鼻 发展而来.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北方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髁骨处扎紧,东夏都如此.冬天的套裤,上口尖而下口平,不能盖住腿后上不部及臀部.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46 | 只看该作者
附录1:
所有人都要给太后,太妃和太嫔请安,即便品级很高。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4)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5)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2名)     
正六品:姬(6)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6)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12)     
从七品:常在(12)     
庶七品:宝林(12)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正十品:秀女(不限)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
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4名,6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皇后124423243111
妃子15131536726121613421
清朝后妃数目初看似乎不符合规定数目,但这是由于有后妃逝世,其他后宫女子可以进位补上,加上后世对已经逝世的妃嫔的追封,才导致最终数目大于规定数目。
在清朝,将之分为八等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清代后宫佳丽,按名位、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月银、服饰、伙食标准、服务人员数额、住房面积及其装修水平,还有仪仗的规模等等,都各有相应的规格。
皇太后每年的津贴,累计有二十两黄金,二百两白银。
皇贵妃每年八百两银子,配八名女佣
贵妃六百两,八名女佣
妃三百两,六名女佣
嫔二百两,六名女佣
贵人一百两,四名女佣
常在五十两,二名女佣
答应三十两,二名女佣。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47 | 只看该作者
皇后一年的津贴为一千两白银。
分配给皇后的“耐用消费品”,件件工艺精湛,在一般的“工艺美术品商店”里,都难得一见。
其中有:玉盏金台、金方、金茶瓯盖、嵌绿松石金匙、镶金象牙筷子、银方、银盂、铜遮灯、铜簸箕、银八卦炉,各一个(付);金执壶、金匙、金云包角桌子、洋漆矮桌、银火壶、银锅、银罐、铜提壶、铜八卦炉、铜手炉、铜舀子、锡池、锡火壶、锡里儿冰箱(贮冰用)、锡屉钴、铁火钳子,各两个。
银勺、银茶壶,各三个;铜瓦高脚灯、锡茶碗盖、锡背壶、铁火罩、铁座更灯、磁渣斗、羊角把手灯,各四个;金碗、铜签盘、铁火炉,各五个。
金碟、铜剪烛罐,各六个(付);银茶瓯盖、镶银象牙筷子、锡壶,各八个(付);银碗、银匙、锡盆、香几灯,各十个;银背壶十三个,漆茶盘十五个,戳灯二十个,漆皮盒二十五个,漆盒二十六个;银盘、银茶壶,各三十个;黄瓷碟四十个;各色瓷碗、瓷碟,各五十个;黄瓷盘八十个;黄瓷碗、杯,各一百个。

慈禧太后在后宫称王称霸,所有供应往往超标,有些东西专门为她制作。
她的寑宫中,夜晚亮如白昼,灯放在十几个紫檀木制作的架子上。那灯架子,凤舞龙蟠,雕工极其精美细腻。  

清代,正一品大员禄米90石,俸银180两;从九品官儿禄米15石,俸银30两——当官儿还不如作后妃!  

皇后有如此丰厚的物质待遇,又手握统率数千名“娘子军”的大权,“姐妹”们当然看着眼红。能取而代之,再好不过;即便不能,也要各显神通,尽量从皇上老公身上,多揩一些油水。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猪肉(每日量) 12斤      9.8斤  9斤   6.8斤  
小牲口(牛、羊等) 每日1只 每月15只 每月10只 每月10只
白糖(每日量) 5两       3两      3两    2两  
香油(每日量) 8两       6两       6两    5两5钱  
茄子(每日量) 10个    8个       8个      6个  
王瓜(每日量) 10条    8条       8条     6条  
宫绸(每年量) 两匹     两匹      一匹    一匹  
云缎(每年量) 6匹       4匹      4匹     两匹  
绵绸(每年量) 6匹       5匹      5匹     3匹  
锡茶壶(每人量) 4把    4把     4把     2把  
瓷碗(每人量) 50件     40件    30件    20件  
瓷盘(每人量)白里黄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2件 蓝地黄龙瓷盘2件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48 | 只看该作者
附录2:清代的爵位制度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12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Hu,旧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以上四种是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份。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以带暖壶,“双眼”是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居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以上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等,仅在年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
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
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
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
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
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
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
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
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2个郡王。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50 | 只看该作者
(二)异姓功臣9等爵位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正七品)

世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内阁重臣、封疆大吏、社会名流等人中,我们还经常见到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号,这是因为他们或世袭、或实封有各种爵号,虽然已改朝换代,但历史的印记或遗老遗少的秉性不能改变的缘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
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整个清朝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间,他们是:
1、一等诚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属于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2、一等诚谋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广庭,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其父是大学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与和珅关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锐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瑶林,满洲镶黄旗人,其父是大学士傅恒,傅恒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的弟弟,被封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此职为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最高等级,傅恒死后,就再无人取得过此大学士级别,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
傅恒有四子:富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富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后,承袭一等忠勇公)、富长安(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其监督和珅自尽,却未杀他,后来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富康安(屡立战功,金川平,论功封三等嘉勇男,后晋封嘉勇侯;平台湾林爽文乱,进一等嘉勇公;平廓尔喀,加赐一等轻车都尉;前往安南国平乱途中加封嘉勇忠锐公;平苗人起义,进封贝子;后病死军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王,世袭罔替)。
4、一等武毅谋勇公,姓吴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母亲吴雅氏)族孙。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23:51 | 只看该作者
(三)蒙古爵位
清庭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庭的法令和规定处理旗务,接受清庭的监督;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占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官僚,协理旗务。
旗内的土地和属民由札萨克支配。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设佐领一人,辖旗丁150人,在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发人丁;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佐领办理军政事务;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
为使札萨克享有独立权力,订出会盟制度,旗之上设盟,合数旗而成,盟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实行监督的组织,一般不设办理盟务的衙门,只是在盟内各旗会盟时“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盟设正副盟长各一,每3年会盟一次,有固定的会盟地,盟长又理藩院于盟内各旗札萨克中人报请清帝任命兼摄,他只是充当会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预旗务,也无权擅自发布政令,对各札萨克起监督作用,并充当札萨克与政府的中间人。

蒙古旧有的部只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在具有任何行政职能。对蒙古的封爵为:
1、亲王  
2、郡王  
3、贝勒   
4、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清朝对蒙古部落的盟旗管理为:
1、外蒙古四部  土谢图汗、赛音诺颜、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共辖86旗。
土谢图汗部20旗,属汗阿林盟;
赛音诺颜部22旗、额鲁特2旗,属齐齐尔巴克盟;
车臣汗部23旗,属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札萨克图汗部18旗、辉特部1旗,属札克必拉色钦比都哩雅诺尔盟。

2、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等部28旗,喀尔喀部及诺门罕1旗,为1盟,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3、土尔扈特部编旗设盟:1771年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旧土尔扈特部在喀拉沙尔(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北裕勒都斯草原的4旗,为南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盟长为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哩克图汗渥巴锡。
在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3旗,为北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盟长为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渥巴锡的堂侄)。
在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境内的2旗,为东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盟长为毕锡呼勒图郡王巴木巴尔;在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的1旗,为西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盟长为济尔哈朗贝勒默们图。
此外,一同回归的新土尔扈特2旗,为青色特奇勒图盟,盟长为青色特奇勒图新土尔扈特部弼哩克图郡王舍楞,划牧于科布多、阿勒泰地区;和硕特部4旗,为巴图色特奇勒图盟,盟长为巴图色特奇勒图和硕特部土谢图贝勒恭格,游牧于博斯腾湖畔(今巴州和硕县一带)。
上述这些盟分别由喀拉沙尔办事大臣、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管辖,由伊犁将军总理其事。

4、游牧于贺兰山麓的额鲁特蒙古。
游牧于贺兰山麓、河套以西额济纳的蒙古不属于任何盟、部,清朝称之为“特别旗”。
1697年10月,清政府因阿拉善和硕特兵助清军征噶尔丹有功,设一札萨克,以顾实汗之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之子和啰理(又称额鲁特济农)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为贝勒统之,而后,清庭又授和啰理之子阿宝为和硕驸马,并“赐第京师,命御前行走”。
驻牧额济纳的额鲁特人第一代诺颜阿拉布珠尔是土尔扈特部首领书库尔岱青的曾孙,1704年封为固山贝子,其父纳扎尔玛穆特是阿玉奇汗的族弟,而阿玉奇是渥巴锡的祖父,1753年,清庭授其孙罗布藏达尔札札萨克印,额济纳旗正式设立。
乾隆年间,杜尔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建左翼1旗、辉特1旗,为赛音济雅哈图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辉特1旗,为赛音济雅哈图右翼盟。封爵有汗,王、贝勒、贝子、公,无塔布囊,有台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2-10 07: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点评

谢谢!节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0 12:47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1 07:30 , Processed in 0.0626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