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永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一:总集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0-7 17:33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5 | 只看该作者

31、《才调集》

  唐诗选集。五代后蜀韦縠编选。此书是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选诗最多最广的一种。共10卷,每卷100首,共1000首。所选署名诗人180多人,自初唐沈佺期至唐末五代的罗隐等,广涉僧人妇女及无名氏。韦縠自序其选取标准说:“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要求高尚的情韵格调和秾丽的词采才华,即所谓“才调”。这一选取标准有针对五代粗疏浅陋诗风的用意,《叙》中自称“因阅李杜集、元白诗”,“遂采摭奥妙”,而书中却无杜诗,盖因杜诗沉郁顿挫,高古深厚,与其选录标准不合。韩愈诗奇崛艰涩,亦所不取;孟郊仅收《古结爱》一首。所选各时期诗作,以晚唐为主,中唐次之,盛唐较少,初唐寥寥。所选诗人,盛唐突出李白,中唐推崇白居易、元稹,晚唐尤以温庭筠、韦庄、杜牧、李商隐四家诗最多,见出编者旨趣之所在。所取作品虽以秾丽蕴藉的闺情诗为多,但题材亦广,尚有宦游、边塞、咏史、怀古、砭时及忧民之作。

  此书编辑体例不严。选录诗人不按时代编次。同一作者重出颇多,李端甚至三见,贾岛同时又收作僧无本。作者舛误及词赋入选的现象也存在。但它搜罗广泛,唐代传诵的名篇保存颇多,并收有诸家本集散佚之作,都有助于文献整理校勘。

  有《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本、汲古阁本等,并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唐人选唐诗(十种)》。另有《二冯评点才调集》10卷,二冯为清初冯舒、冯班,他们推尊温庭筠、李商隐,藉以指斥明末清初崇尚宋诗之风。乾隆间纪昀有《删正二冯评点才调集》2卷。

  韦縠,生卒年、字号及籍贯不详,曾在后蜀任临察御史,迁尚书。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5 | 只看该作者
32、《唐百家诗选》

  亦名《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宋朝王安石选。王一生共选辑了两部诗集,另一部是《四家诗选》,已失传。这个选本专选名家以外的104位诗人的作品,因此此本没有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名家的诗,对于开阔视野很有益处。据卷首王安石自序,王在任度支判官时,同僚宋敏求请他在其家藏的唐诗百馀编中“择其精者”编选而成。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世称荆公,其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6 | 只看该作者

33、《唐诗鼓吹》

  唐代七言律诗选集。传为金代元好问编选。沈德潜《说诗语》、罗汝怀《七律流别集述意》等对此提出质疑,但无确据。

  此书命名之由,武一昌以为取自《幽闲鼓吹》一书,《四库全书总目》以为乃取义于《世说新语·文学》载孙绰语:“《三都》《二京》、《五经》鼓吹”,大约为宣扬推广之意。书共10卷,选七言律诗近600首,96家。作者大都为中唐晚唐诗人,对许浑、陆龟蒙、杜牧、李商隐、谭用之等作品选录尤多。入选诗歌多为伤时感怀之作,间有娱情悦志之篇,但风格颇清朗开豁,钱谦益谓此书“主于高华鸿朗,激昂痛快”(《唐诗鼓吹序》),比同时代方回所编律诗选集《瀛奎律髓》取迳较高。但编次较乱,初唐盛唐作家杂编其间,还有宋人掺入,选入宋代胡宿诗23首之多。明代朱绍、朱积依《唐诗鼓吹》体例,编选《鼓吹续编》,选宋元明七律。

  此书有元代郝天挺注本,至大元年(1308)刊本。另有明代廖文炳注本,名《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有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清代乾隆时又有《唐诗鼓吹笺注》,为钱朝、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本。又有纪昀评本。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续夷坚志》四卷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元好问亦是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6 | 只看该作者

34、《唐诗品汇》

  明代的唐诗选本,影响最大的是高棅《唐诗品汇》和李攀龙《唐诗选》。

  《唐诗品汇》成书于洪武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初编九十卷,后又补十卷,收681家诗6769首,是一部规模阔大、有独到见解的大型选本。其中五言古诗二十四卷、七言古诗十三卷、五言绝句八卷(末附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卷、五言律诗十五卷、五言排律十一卷、七言律诗九卷。又有唐诗拾遗十卷(分五言古诗二卷、七言古诗一卷、五绝七绝一卷、五律三卷、五言排律二卷、七律一卷)。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在选录标准上,《唐诗品汇》注重于诗歌的社会功能、思想内容,而不大顾及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风格特征。它在卷首附有《历代名士评论》、《诗人爵里详节》,在卷中引用了一些笔记诗话,对诗歌进行评论笺证,于读者都有帮助。

  原有明成化间陈炜刻本,明代汪宗尼、汪季舒、陆允中、张恂等以其讹误甚多,加以校订刊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明汪宗尼本,书后又附一人名索引,是较好的一种。

  高棅(1350~1423),字彦恢,更名廷礼,与当时林鸿、郑定、王偁等诗人合称“闽中十子”。 永乐二年(1404),高棅以布衣荐入京城参与纂修《永乐大典》。高棅任翰林院待诏。永乐六年十二月,《永乐大典》编成,留翰林院,永乐十年升为典籍。永乐二十一年,高棅卒于南京官舍。高棅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书法推崇米芾,山水画学元人高房山,笔力苍古,墨气秀润,自成一家。诗歌成就最高,尤精于五言古诗,他和林鸿被后人称为明代闽中诗文的开创者。闽中十子的领袖人物林鸿,倡导严羽“四唐之说”,认为“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放学者当以是为楷式”,而高棅也正是在这种时代的氛围与师友的启发下,提出了唐代诗歌的“初、盛、中、晚”四段划分法,并用这种思想为基准,编选了《唐诗品汇》。

  著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玩宇楼诗文集》、《拾遗》10卷。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6 | 只看该作者

35、《唐音统签》

  唐五代诗歌总集,明人胡震亨编,是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一部最大的唐五代诗歌总集。胡本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全书凡1033卷,以干支为序,自《甲签》至《壬签》,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癸签》则包括体裁、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等部分,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此书对唐诗的源流与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流派的异同、作家的高下以及有关的知人论世材料,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常用词汇的注释和考订,唐诗别集、总集、金石着录、唐诗评论的综合目录,也都分门类地作了交代;所引明人诗话,亦有为今日不易得见者,因而又具有文献价值。此外,书中各家诗人小传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新旧《唐书》外,还引用了杂史、笔记、地志、诗话及各家别集的材料,并加以考订。又采辑了许多诗人的遗闻逸事,附入小注,其中引用的材料大都注明出处,有时还注明编纂时所援用的版本。这些,对唐诗研究都是有用的。《唐音统签》与清代康熙时所刊印的《全唐诗》有重要关系。《全唐诗》 900卷,就是以《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唐诗》为底本编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采用季振宜书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则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统签》的成果。季书中所缺的中、晚唐诗,一般都可在《唐音统签》得到补充。此外,《全唐诗》所辑录的散佚诗篇和断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统签》。

  此书编成后,并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历来通行易见的刻本只有《戊签》和《癸签》两种。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胡震亨 (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又号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历任固城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职方员外郎,乞归。晚年家居,藏书万卷,日夕探讨,校读精勤。着有《赤城山人稿》、《读书杂记》、《海盐县图经》、《李诗通》、《杜诗通》、《唐音统签》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7 | 只看该作者

36、《全唐诗》

  清朝初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的唐代诗歌总集,共900卷。康熙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以季振宜《唐诗》为主、兼采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内府精刻行世,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后又有扬州诗局本,二本皆为一百二十册,分装十函。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归并成三十二卷。1960年,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本断句排印,并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黄德水,吴琯《唐诗纪》的成果。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7 | 只看该作者

37、《全唐诗补编》

  辑补《全唐诗》的著作,以日本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全唐诗逸》三卷为最早,成书时间约相当我国乾隆时期,凡补诗七十二首,句二百七十九条。中华书局本《全唐诗》附于全书之末,今人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二种,据敦煌遗书补一百七十六首,孙望《全唐诗补逸》二十卷,补诗七百四十首又八十七句,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补诗一千一百五十八首又二百四十三句。以上四种,由中华书局合编成《全唐诗外编》出版。复旦大学的陈尚君的《全唐诗补编》,对《》做了细致的甄别工作,剔出一些误收重出之作,又新增佚诗四千六百六十三首,句一千一百九十九条,诗人一千一百九十一人。加上《全唐诗外编》原有成果,《补编》共收诗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句一千五百零五条,约为《全唐诗》作品的七分之一;收诗人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新见者九百余位,接近《全唐诗》诗人的三分之一。至此,唐诗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诗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计三千零六十条;所涉唐代诗人三千七八百位。这还不包括1992年夏天在湖南长沙唐窑出土瓷器上所题的几百首唐诗。据悉,“其中不少诗是《全唐诗》中没有收进去的”。另外,近年尚陆续有一些唐诗补遗之作发表。

  考订著作,有刘师培《全唐诗发微》,收入《左庵集》,篇幅不多;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订正《全唐诗》小传、篇章等错误,甚为精到,收入中华上编版《唐人行第录》。今人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出版,甚便读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7 | 只看该作者

38、《唐诗别裁集》

  唐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编选。共20卷,选有作家270余人,诗作1900余首,分体编排。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重点选录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名家的诗外,也选录不少小家的作品。由于门庭比较宽广,能注重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入选的题材和风格较为丰富多彩,大致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书中还附有简要的评注,有助于理解诗意。

  《唐诗别裁集》初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增补重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有乾隆间刻本和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重刻本加以校勘标点的排印本,较为通行。清人俞汝昌曾撰《唐诗别裁集引典备注》20卷,有道光间刻本。

  沈德潜介绍见《古诗源》。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7:58 | 只看该作者

39、《唐诗三百首》

  唐诗选集,清代蘅塘退士选编。蘅塘退士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遂于乾隆二十八年春,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全书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诗歌的精美打动着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流传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说。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它是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之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24 14:09 , Processed in 0.0413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