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清初顺治布康熙年间,铸行过一种背有满、汉文纪局的顺治、康熙钱,古钱收藏家称之为套子钱,无不以集齐为快。其中顺治通宝套子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十二局,康熙通宝增至二十余局。背有满、汉"台"字的康熙通宝钱(如附图)便是新增的一种,它也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统一台湾、设台湾府的历史见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很早就和祖国大陆有密切的联系。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船队到达台湾(当时叫夷洲) ,这是大陆和台湾第一次大规模的交往。隋朝时台湾称流求,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唐宋时期,大陆沿海居民大批迁到台湾、澎湖。南宋时澎湖已隶属晋江县。元朝至元年间,在福建同安县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明末天启、崇祯年间,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宝岛。清朝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清政府为平定海疆,出兵台湾。当时郑氏在台湾已历三代,正是郑成功之孙十二岁的郑克塽当政。郑克塽兵败后率众归顺。从此,这块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祖国疆土,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第二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郑氏政权时期,台湾曾行使南明桂王永历年号钱。为了统一货币,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年) ,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设台湾局,经题准后,即设炉开铸背有满、汉"台"字的康熙通宝钱。该钱有大小不同的版别,大者称重钱,每文重一钱四分,小者称轻钱,每文重七分。康熙"台"字钱虽铸于台湾海岛,在大陆亦行用甚广,至今时有所见,这说明台湾与内地的经济贸易往来相当密切。
另有一种始铸于康熙年间的圆孔厌胜钱,钱的两面各铸了十个汉字"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如附图)。这二十个汉字是康熙二十七年设台湾局后全国二十个钱局的名称。把包括"台"字在内的二十个钱局名铸在同一钱上,既说明祖国统一和各地联系的密切,也有力地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