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2-2-3 10:24 编辑
清代银锭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白银仍然处于称量货币的阶段,但作为贵金属货币,各省通用的宝银共计一百多种。所谓“大致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己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流通货币。
除了官府铸造银徒外,民间的钱庄、银号、银行、票号等金融机构也铸造银徒。北京有十足银、松花银,天津有化宝银、白宝银、老盐课银,济南有高宝银,上海有二七宝银,苏州有苏元锭,扬州有扬漕平银,镇江有公议足纹银,杭州有元宝银、小锭子,汉口有公估二四宝银,武昌有武昌关锭、昌关子,长沙有用项银、十足大宝银,九江有二四宝纹,广州有藩纹、盐纹、关纹,西安有十足银,甘肃、新疆有足纹银等。
官铸银徒除了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 等不同规格外,尚有各地铸造的官银。其范围包括直隶省(含北京、天 津和河北省等地区)、山西省、东三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山 东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新疆省等。由于成色不同,各种银锭的价值也有高有低。甲地通用的宝银,到乙地需贴水后才能通用。各地虽有多种银徒,但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地方逐渐选择一两种宝银作为当地通用的标准银两。
山西银锭
山西银徒有库宝、币宝两种。库宝又名“净宝银”,为官铸税银。币宝,即市场上流通的银锭。库宝是专门用于上缴国库的,铸锭严格按 照清廷的规定,砸上纪年月、府县名、炉房名或银匠名等铭文。币宝铭文也模仿解银的式样,但在纪年月铭文中,常用古语和图案来替代年月数字。铸造地点有长治、长子、屯留、大同、代县、交城等地。银锭的形制式样大致相同。比较多见。
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太原地区开始铸行“足色宝银”银锭,其特征是在锭面上砸有“足色” 二字。
山西当时采用的平码标准因地而异,太原为省平、红封平,太谷为谷公平。
Lot 1109
清代山西“光绪年月 孟县 赵根润”五十两银锭一枚,重量:1882.4克,宝面银光温润,包浆均匀,打有罕见水鸭小戳记,孟县地名锭所见较少,品相难得
估价(人民币): 130,000-180,000
估价(美元): 20,313-28,125
成交价(人民币): 172,50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