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174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泉坛名家——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00: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永古 于 2016-1-17 18:56 编辑
! e3 L, C% W# A; n: r7 `! g& d- {& B3 J
泉坛名家——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 (可居)
; O8 P: C5 j# S- A! O/ e' N( B6 q. Y& E& G

; k2 l" I, `+ V! `6 v/ T8 B- [+ W
0 L* \' P9 ~* U6 c" m* e: O% s: _
7 }6 @- G6 F) N
彭信威先生病故于一九六七年,到今年三月,是十九年祭。对于一位默默耕耘而有成就的学者,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其名著《中国货币史》至今仍受到重视,也就说明了这个问题。0 I: n. g  X7 ?% B8 D4 H
. }3 T4 y/ E6 d" t
  信威先生生于一九○八年,江西安福人。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于一九二八年官费至日本,就读师范学校,学英国文学。及至“九一八”事变后辍学归国,在上海神州国光社从事编辑工作。一九三五年赴英国游学,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听过课,又旁听牛津大学英国文学史,其间曾在一间夜校攻读法文。彭氏自少时喜文学艺术,为研究欧洲文学而学多种语种,原未想到来英国后,却转而致力于货币史,并且日后终生专攻此学。其在伦敦两年间,生计甚为困难,曾为出版商翻译过中国民间故事和给人抄书以糊口,为的是在大英国图书馆抄阅货币史资料。一九三七年回到香港后,出任香港中国银行襄理,此为写货币史进入银行界者。一九四一年到重庆,在复旦大学任教,出版过《银行学》一书。解放后,继续在复旦经济系任教。

9 f6 L, s4 t! M9 w' X$ D" I* @! D3 o+ J  {: v
/ w) k( t: G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13 07: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货币历史的代表作,具有划時代的里程碑悥乂。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00:3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货币史》刚出版了2015年版本,网上有销售,价格上升中,欲购从速!3 H. x3 s" _) x* O  {
; p$ h( M8 @1 ?; X
1 J3 p# P# h1 k: F! N

% j, `6 h2 B0 u  R
7 ^: L" a6 S6 o& x) m% o
0 w: R( a" a/ T7 e8 E
. ^' e9 ?/ ~7 g: d
京东链接:http://item.jd.com/11707848.html8 h+ X" j: y  |  A" d0 p) e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00:33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彭先生是一九六三年在上海认识的。从最初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位思路敏捷而严肃的人,但兴致所致,也颇为健谈。有一次,从他买到一件袁寒云山水扇面,谈到绘画艺术,因知喜藏名家书画,对广东名画也饶有兴趣。后见托在广州代买一部汪兆镛《岭南画征略》,附印的手书,是他收到书的回信。论年龄和学识,彭先生是前辈,我和他接触少,了解不多,不合适写这类小文。转念一想,既有一段文字缘,虽不能全面介绍其学行,记录下某些旧事也是应该的。于是,略述所闻如此。& `+ c; d! y/ ^* s
  附记:有关彭先生履历方面的资料,是蒙彭夫人韩绮芸同志提供的。因志于此,并致谢意!
4 X; X4 t) B) M; ~" B; c+ y' j' U

3 j: e8 ?2 o; j& R/ ~

. t0 I  R, x  E- g# c6 j) j  j8 q! j6 g1 h7 R6 d

% K  G- X; M! U4 o! Y+ d2 i
+ [& X7 \& E3 m- f7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00:32 | 只看该作者
概括来说,他的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为写货币史作准备,后半生则是专心撰述。六十一万字的《中国货币史》,是从一九四三年着手,历时几十载,其间数次易稿,至一九五四年方始初版面世。此后三年中,作者对全书做过一次大幅度修改,压缩十一万字,一九五八年出版第二版本。至一九六二年,又完成生前最后一次的七十七万字的增订稿工作,即一九六五年三版《中国货币史》的底本。从初版问世,到完成最后一次的修订稿,八年间三易稿,其治学勤奋与一丝不苟精神以至如此。此书几经修订,全书结构并无变动,三种版本均为八章二十四节,只是对某些章节子目做了一些调整,基本观点一脉相承,显示出彭氏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前后一致性。他将历代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物价、货币理论、货币史、钱币学、信用机关等类内容,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对中国货币史总体设计上的创制。全书不仅以体例谨严和征引文献资料丰富见胜,而且重视钱币实物和考古资料,对国外货币史事也时作比较引述,故此书特点是说理辩义性强。试举三事为例:# n. v5 G3 C  p5 g: Q' Z
  (一)过去的货币专史,重视实物图录的甚少,而钱币学家的著录,又往往不问货币史研究的成果,存在两相脱离现象。唯彭著《中国货币史》初版,收货币图版九十一幅之多,及至第三版增到一百二十二幅图版,均按货币原大影印。在同一类著作中,鲜有大量采用图版的,自彭先生开图文并重风气之先,在货币史研究领域中堪称是一次有意义的突破,也是他强调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一个范例。

) A. \" W; a; D& X# Y4 J2 G, K# G- u2 ^% H( U. L+ N5 q* H
  (二)此书类例统一明确,各章节内容充实而相互关联,浑然一体,但如分析开来,则各自独立成篇。设使依类相从选辑编次,便可成为简编专史。河南省钱币学会尝从第三版《中国货币史》中,辑出历代钱币学专文六篇,编印为中国钱币学简史性质的专集,颇受读者欢迎。举此可知,即就推广钱币学知识而论,其贡献也是很大的。
; \* b$ U+ u1 x, ^3 }1 b

% n9 O* X4 O7 m5 V$ X  (三)史称金章宗铸过承安宝货银币,往昔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古泉汇》也说未见过,而在旧谱中则有大如折三承安宝货圆钱样,前人多已论为赝鼎,可能是乾嘉间旧作。别有小形圆钱,也是后铸,当是依史文杜造出来的。鉴于旧谱伪品杂出,难免有歧说(近时专著中,仍有举证承安宝货铜钱者)。然则,信威先生早在黑龙江省发现承安宝货银铤实物之前二十年,已作出如下精审论断:

% l$ Z( h* }% b, V( H7 l# `4 K3 V8 T
  章宗承安二年(公元一一九七年,南宋宁宗庆元二年)铸造承安宝货银锭,自一两到十两,分为五等,每两折钱二贯。……不过承安宝货没有实物遗留下来,钱币学家和收藏家所见过的承安宝货,都是铜钱,而且是方孔钱。史书虽没有说明它的形制,实际上恐怕是铤形。所以铜钱系假造出来的。如果当时确有铜钱的铸造,那就同天兴宝会铜钱的性质差不多(见《中国货币史》,第三版五五○页)。

/ a5 ]/ ]$ }/ a, d2 L6 x
, i, H8 Y/ D- o' f$ O& U2 n$ B  此据翁树培《古泉汇考》转引《敬斋泛说》中,有“金道陵承安中,以白金一两铸作小银锭,直二缗”一说而得出的结论。这一论点不仅与《金史》之说相合,且从一九八一年黑龙江省发现錾文“承安宝货壹两半”银铤得到验证,实物铭文并可补史书缺略。其研读史文之审慎,非同一般。
4 N- B& r5 P2 v/ _4 I

  M+ l0 j6 T( W  总之,彭先生的《中国货币史》优点甚多,三十多年来享有盛誉,但也不是说毫无缺点,如有些引述是采用转引资料,没有见到原书,难免未尽详实。而作为一部近八十万字的巨著,出现某些忽疏处是可以理解,如天假以年,他会修改得日臻完善的。
0 @, e& g  i; i7 I8 m
* r, h7 C4 P$ A9 H+ R' p

. m) h/ u- j5 h" F9 x
, X9 `4 r& m% J, ~% G% c* ~" ~

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 3.jpg (28.19 KB, 下载次数: 53)

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 3.jpg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14 14:59 , Processed in 0.05482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