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735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一文的解释与补充(施新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0: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一文的解释与补充(施新彪) 转自:首席收藏论坛
. J7 S/ x2 K$ p+ h3 c
" U0 p2 V' C6 u) Y& i& G5 m# f  V' N

6 K  f8 @, [. D) C5 @# w

/ q" r2 C' r! Q$ G; P前文:
6 k5 d- e2 D4 ~% |6 A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 (施新彪)
8 I0 v% E  H: nhttp://bbs.56785678.net/forum.ph ... 4&fromuid=11767
4 U/ j. Q7 \) Z6 t(出处: 大中华收藏网)
. G( z; C7 I" Y% X: ~9 |' s; i" V, _' Y
* T6 O& g; b  `9 f$ i: ]8 R6 y+ T1 f- V+ H5 X- Q9 z2 x
一、解释
- T' m- t1 f* A9 [4 J9 Z9 S
三十年多前,钱币圈就有一种坏风气,某些人,不是虚心学习、踏实研究,而是急功近利、欺世盗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尤其是一些素有名望的老专家,更被列为攻击重点,肆意贬损与作践,藉以自炫超越。他们对于前辈专家来之不易的鉴定研究成果,随意加以质疑与否定。为引人注目,他们还热衷于把一些藏界享誉已久的钱币大珍品作为讨伐对象,进行所谓的辨伪鉴定,或罗织一些片面外行的理由;或干脆不讲理由,仅凭建立于孤陋见识之上的感觉,加以否定。由于当时的钱币界,正处文革劫后余生的喘息期,内行没几个,外行一大帮,所以那些自欺欺人者很有表现空间。况且当时所剩无几的老专家,刚从文革阴影走出,惊魂未定,都不敢公开与之争辩,只是在私下里表达愤慨和忧虑。比如泉界前辈马定祥,曾愤怒地把那种人斥之为钱币界的“假古钱”,并对其会给钱币集藏造成危害深感不安。

% F0 B: N# A# X6 ]" j5 C
近二十年来,得益于国家经济的繁荣,钱币集藏与研究也得到了复兴与发展。研究水品飞跃提升,集藏队伍迅速壮大,等等。但遗憾的是,上述那种不良现象,并未在繁荣发展中得到遏制与摈弃,反而受浮躁世风的助推,变得愈加严重。藏界中,娱乐精神蔓延,轻率之风盛行。某些人,置道义与责任于不顾,既缺乏对民族文化神圣的敬畏,也不懂对别人资产权益的尊重,自欺欺人、信口开河地发表鉴定言论。其所注重的,无非是耸人听闻,博取虚名。从而,受质疑、遭否定的钱币珍品,品种无情地被扩大。这种轻率鉴定的不良现象,对藏界的破坏影响不容忽视。所以,“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这句话是我压抑很久的一个呼吁。
5 W! F: l' ?0 e4 A

" X0 B7 c) m/ D, D3 C$ v
, s! w( c3 V! h" w3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1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10-11 07:40 | 只看该作者
早期的臆造币很大一部份是特铸的纪念章,亦有收藏地位和价值。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9-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深度好贴!虽然是我从未见过的领域,以前也是略听一二,但经此文,基本明白了来龙去脉,谢谢老师!另这类臆造币据说价格也是不菲吧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8-22 04:50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8-16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 U' S: p; E0 R0 }& L- ~; }+ k% X
学习,谢谢!
6 n: Y% e7 t5 l0 s8 D7 ~
7 C3 g! U; S; f; [  B( Y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8-15 15: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晓得艺术”泉友的分享好贴。# M4 ]& x. j& l; O- f# A% K

/ J# F* j* q5 F) ?感谢施老师图文并茂的好文章!
; Q5 q$ V: s) d3 @& W

0 J$ c- ^' d  @# k8 a  L6 @& Z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8-15 10:2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8-15 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odawei617 于 2015-8-15 09:04 编辑 + t* I+ Z) n: A$ V5 b+ f

" ]2 f9 g" Q% \# W好文章,以前学问放在第一,现在利益第一,假币不绝。现在假币再过一百年也价值不高。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8-15 08:28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泉友们在留言中所表现出的礼遇和肯定。不过我要说明一下的是,文中包含有价值的部分,并不是来自我的研究所得,我没有依据去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所做的,只是根据以前的学习记录,对老一辈钱币专家的相关讲述做些整理与转述。而其中大部分来自马定祥先生对相关课题长期探究的记录。

6 n- _# W7 r0 f& \5 ~0 H  v
      马定祥先生在对我讲授钱学期间,马老就提出“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的钱学课题概念,并就此对我作专题的教学讲解。然遗憾的是,在讲到机铸币伪品产生演化部分时,当时我更注重的是对具体伪品源出情况的记录,比较忽视对相关人物生平事迹知晓,所以当时只顾被动地埋头做笔记,而没有对马老讲述不详的情况作主动提问。现在想想很是遗憾,肯定有很多已是无法弥补的文史损失。
9 v8 U. h1 C' N& @
      1988年秋,马定祥先生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文史研究馆是1953年由中央人民政府筹划组建、并受上海市政府直接领导的一个荣誉性机构。受聘馆员都是在文史界具有名望的老知识分子。这份荣誉与肯定,是马老梦寐以求的。在50年代初,就有三位老一代的钱界名宿相继入选,他们分别是张季量、陈家相和宋小波。时隔三十余年后,他能以著有名望的钱币学家身份置身其中,使他感到莫大的欣喜。
2 k! A! J6 }( h) p! h
      作为文史研究馆馆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掘自己头脑中具有文史价值的记忆。在马老的心目中,中国近代铸币的收藏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一段丰富多彩的钱币文化史。所以他决定写一本以“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为名的书,藉以不负使命。马老的设想,书的内容由近代铸币收藏的兴起与发展历史、主要藏家的生平事迹记叙、名品的流传情况、伪品的产生及被识别的经过,共四个方面构成。

, \$ A; u6 y. E9 w) p; z
      由于书中需要配大量的原始文献与图版资料,病弱体衰的马老,请我帮他一起来寻找挑选。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系统完整地看到了老假的拓片资料,而且大部分标注有制作者的名字。我在整理过程中,趁机将其中我没有掌握的拓图资料复印了一部分,但还有不少是用近16开大张纸拓一枚钱币的,昂贵的复印费使我选择放弃。
. _. _2 `2 B& ?
      也许是这本书的编写太费心力,因为大部分内容要在记忆中搜取,马老的呼吸系统重疾时常发作,大口咯血,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写作因病而时断时续,但马老还是努力地坚持着。不能连续工作,就用一张张小纸片把想到的事情陆续记录下来。一年多以后,实在病体难支,这项工作就基本停顿下来了。

9 m$ d% [1 j* n8 F( s
      1991年1月,马老自知病情严重,不能再做钱币研究的事了,就把五十多年来倾心积累的文献资料,全部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其中包括为编写“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而准备的资料与文稿。三个月以后,马老与世长辞。

' M5 a' V* w1 L- H  D
      去年9月,我应邀参加浙江省博物馆对马老所捐资料的拣选工作,为期四天。我很想找到上述那份马老为编写“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而准备的资料与文稿,以充实我在本网发表的相关文章。但由于这次浙博的资料挑选工作,是为出版一部珍钱拓集,挑选工作仅限于真钱拓本。期间,我虽借机尽量看些其它资料,但没找到那份我想要找的东西。资料实在太多了,浙博也没有做分类整理,我只好打消了“私心杂念”。
$ _8 U! T  h3 ^: Y! t5 h
      现在,马老生前积攒的所有资料,产权已归属于浙博,外人难以分享应用。希望浙博能物尽其用,尤其是有关近代铸币收藏史的资料,更应该重点加以发掘利用。因为这是一段精彩纷呈的文化史,也是一个中国钱币集藏最经典、最辉煌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参与钱币集藏的人们,在浓郁文化氛围的浸染与规范下,把钱币集藏演绎得极富风雅、品位与兴味。发掘与展现这段历史,不仅会丰富钱币集藏的文化含量,同时也会给当今钱币集藏在价值取向上带来有益的启示。
* F2 F4 n1 h, o  k# C

) {* \* r3 p( z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24 08:54 , Processed in 0.05326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