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90后收藏家张懿
去年个人收藏的一枚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售出1700万元的天价,让年轻的义乌90后收藏家张懿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收藏源于兴趣
生于1990年的张懿,极容易就会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他所挥手笔却与众不同。
与很多藏家“半路出家”不同,张懿从儿时起便与现代金银币结缘,很早便涉足老银元、银元宝、铜钱等收藏。小学时,张懿接触了历史,一下子就迷了进去,尤其是历史书上讲的各个阶段的钱币,更是让他一发不可收拾。“一枚小小的钱币可以折射当时的历史,很神奇。”他的喜欢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嘴巴上,初中阶段他就开始玩起了机制币(即用机器而非手工制作的各种金属货币),为了收藏一枚袁大头(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有时要省下一个月的早餐钱,等到节假日就去农村走街串巷寻找,有人卖他便兴奋不已。“钱币拿到手的一瞬间就满足了。”
2000年之前,市场上的机制币还没有被热炒,义乌一些农户家中藏有袁大头,见有人花钱来收,他们也很乐意卖,那时张懿就以50元一枚的价格收藏了一批袁大头。在义乌商品市场浸润下长大的张懿也有一个灵活的商业头脑,有时候钱不够了,他就将搜罗来的袁大头拿到义乌的古玩市场上卖,赚些差价又继续买钱币,就这样他手中的机制币越积越多。
张懿的收藏并未得到父母的支持。“从他们角度来说,我玩这个有些不务正业。”在父母的反对声中,这个喜爱钱币的年轻人还是坚持做自己,大学期间他已收集钱币、纸币等数十个品种,收藏足迹更是踏遍北京、安徽、济南等地。
2012年正是钱币炒得最热的时候,加上手中的藏品越来越多,张懿打算出掉一部分。某天,他将自己的藏品带到义乌古玩市场,当年以50元一枚收进来的袁大头已涨到了1000元一枚。在假货泛滥的市场上,张懿的真钱币一下变得奇货可居,藏家一涌而上买了个精光,当天他就赚了6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张懿这下子更是放不下了,当时便下决心把这当成事业来做。
他收藏的钱币卖出了高价
如果说原来在古玩市场买进卖出,还是小范围的小打小闹,那大学期间接触的一场拍卖会,则彻底转变了张懿的方向。某个偶然的机会,张懿参加了杭州一场拍卖会,一下子开阔了他的眼界。“看到了很多书上才能看到的稀有钱币,要玩就玩这些高端的。”
此后,张懿跑得最勤快的就是各地的拍卖会,他说,平台不一样,了解到的信息也完全不一样。为了能够系统地收藏钱币,对于国内的大型拍卖会,他几乎是有拍必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发现有好的藏品,也会参与其中。
2014年,张懿遇到了他收藏10多年来最为心仪的一件藏品。这枚硬币叫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华光普所编著《中国银币目录》中提到清朝人士王伍生留下了一个宝贵的记录,记录写到:康义总督下令为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制造钱币三万枚,预备将钱币作为赠礼运送至北京,但结果并未运送,三万枚钱币几乎全部被融化,仅留下少量十余枚作为样品封存。该钱币也是目前市场市场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钱币,最近几年价格不断刷新。
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
“这枚钱币在上一个收藏家手里已经放了好多年,也是现在市面上品相最好的一枚。”张懿说,如今这枚珍稀钱币被人知晓存世的只有5枚且3枚收藏在博物馆,知道有藏家准备出手的消息,对他来说如获至宝,他认定这枚钱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当年,他便与几个股东以120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枚钱币。如他所愿,第二年,这枚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便被另一藏家以1700万元的高价买走了。
收藏的是钱币看重的是情怀
眼下,张懿最大的愿望却是将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在义乌商业综合体义乌之心呈现当代艺术及古典艺术,将自己的藏品系统地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
回首这些年的经历,张懿说,自己是一个想更多了解历史和记住历史的人,更想做个“历史传承人”。张懿说,现代人很多缺少精神消费,他要做的就是文化品牌的推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收藏,加入到这样的队伍中。
“我想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购买艺术品的行列中来,一直都想宣扬这种生活方式,而不是那种消费至上的观念。”张懿说,这是一笔很实在的账,比方说一个女生买名牌包用掉的钱,常常就已经可以买到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了,更何况艺术品能够为人带来更高尚的体验。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年轻一代不仅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