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245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现代收藏中国钱币的知名外籍人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现代收藏中国钱币的知名外籍人士 (孙浩)
4 o, d# e5 N- g. b# ?, j3 ?
/ d( A$ K5 v1 e0 K; P# B8 n  F
8 U& A- _6 l! ]  w/ G. i& g收藏与鉴赏是门分不开的学问,也没有国籍与年代的区分。中华文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精湛的工艺,钞币亦是文物之一,因此外籍人士喜爱中国钱币,或本土人士收藏外国钱币也就不足为奇了。清末时西力东渐,往来日益频繁,在来华的西洋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者颇众,以下介绍在收藏及研究中国货币较知名的十位,这些都是曾对中国钱币研究发表过文字论述或出版书籍者。由于以往外籍人士在华者常入境随俗依中国姓氏取名,故佘德、伟烈亚力、马士、骆仁廷、邱文明等均系见诸资料或档案记载之译名。7 ~+ u6 a6 s2 y/ R) v% H
1 v/ Q. K: F; I9 e; G

. Y( t- g# i- Y6 ?3 t/ o9 V佘德(Schjoth, Frederik )挪威人,约在1866年赴华,1876年派任中国海关在广东汕头的潮海关。他从流通中的钱币开始收集,其中包括汉代钱币。几年后他调派海南的琼海关,佘德原本以为到此偏远地区后不会有什么收获,“当地人知道我的嗜好后,带给我整串的两宋钱,除了边缘有些锈蚀外十分完美,是从一位被放逐到此地官员的墓穴取出的。”1893年他在湖北宜昌收集到一些罕见的三国钱及钱范;1896年他又在四川重庆获得相当数量的铁钱;1901年在浙江宁波集到一批花钱。浙海关光绪廿八年(1902)报告书仍由佘德以税务司职称署名呈报,1903年佘德被任命为挪威驻华总领事。大约在1929年,有2 200枚年代都早于1900年的中国钱币捐给了挪威的奥斯陆大学。1929年出版的《中国的货币》(Chinese Currency)一书,内容即其收藏,收录自布币、刀币等古钱至清朝覆亡止,是早期西方了解中国古代钱币的必备参考资料,经他人修订先后在1965年、1976年再版。
) k& p) e! q( p3 C
# M7 ], Z8 j# i8 o' M) N5 h- B- r2 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永古 于 2016-5-7 14:37 编辑 ( Z* x; R9 |$ m# Q& ]7 B4 s

# m! g4 h1 j8 t- i拉姆斯登(Ramsden, Henry A. 1872-1915)英国人,父亲是外交官,在各地服务,拉姆斯登亦趁近水楼台之便在领事馆工作,其家族在古巴拥有蔗糖园。廿世纪初期,美国干涉古巴政局前,拉姆斯登曾为古巴政府派驻日本之代表。他娶日籍女子为妻长住日本,并与其妻舅合作从事邮币生意,对收藏及写作十分狂热。1896年编辑出版《横滨钱币俱乐部杂志》,1913年扩展成《日本邮币杂志》,这份杂志在1915年因其逝世而停刊。他曾至中国各地及欧洲地区,寻找各式各样的东方钱币,在过世前的十年间,拉姆斯登出版或发表著作在八十篇以上。1911年他在日本发表《近代中国铜币》(Modern Chinese Copper Coins),是最早对中国机制铜元的论述,此文于1962年在美国集币协会(ANA)杂志再度刊出并印成小册。" ^" J8 w0 v9 C0 H9 |, f3 M/ v
拉姆斯登收藏钱币约15 000枚,他甚至在卧房盖了一间藏品室,以便随时可以取出观赏研究。拉姆斯登过世后遗藏由另一位收藏家获得,而在1917年夏,这批藏品捐赠纽约市的美国集币学会(ANS)。
% f& w* P- ^' J2 w# T+ {& Z' a  P7 I8 I: J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38 | 只看该作者
伟烈亚力(Wylie, Alexander 1815-1887)英国传教士,1847年(道光廿七年)到上海协助管理墨海书馆,为伦敦布道会印圣经。曾创办《六合丛刊》、《远东释疑》(后改名《中国评论》)等,并与江南制造局局员徐寿合译《发动机轫》一书。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首届年会当选副主席,后被推举为格致书院创议董事之一。因双目失明返英,后病逝伦敦。伟烈亚力著作以科学文艺为主,最知名的是《中国文献记略》(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1867)。有关中国钱币方面的则是1858年发表在北华支会年刊的《大清国硬币》,此为英文资料里最早对中国钱币叙述的文章之一。伟烈亚力的收藏下落并不清楚,可能是被其他在华洋人接手。0 n1 A: N% y, Q, b/ j( L5 Z
  _4 I* A! [; K1 G  j

! t# e% y! m2 s. e
  u, [8 t# I% f" K* k. q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39 | 只看该作者
布什耳(Bushell, Stephen 1844-1908)英国人,1868年至英国驻北京使馆担任驻馆医生,对中华文物颇有研究。他曾将中国古钞及钱币的研究写成论述数篇,最知名的就是在1900年发表在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年刊对伟烈亚力着之《大清国硬币》进行的补充。他的藏品在1921年被当时居住上海的邬德华购得,估计在1950年代与邬氏收藏混合拆散卖出。
$ h% R* D3 u- h4 J- M( \5 G& l9 ?! @+ i9 v- q6 H
) K7 n: W8 e% C& ?7 Q1 a7 R

6 E# z+ h) c4 a0 i+ h$ @0 w* t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39 | 只看该作者
马士(Morse, Hosea Ballou, H B Morse, 1855-1934)原籍美国马萨诸塞州,1874年自哈佛大学毕业,同年考入中国海关。他先在上海学习汉语,三年后出任天津海关帮办。马士曾于1892-1895年间担任淡水海关税务司,亲眼见证清廷割让台湾转移日本之经过,1904-1908年任海关造册处,海关年报内“贸易情形总论”部分即由其以造册处税务司职称署名呈报。他任职中国海关前后达三十五年,1909年退休后居英国剑桥附近,1917年入籍英国。马士成为国际著名研究中国外交关系与汉学的专家,其观点影响力甚大,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即门生之一。其最重要著作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卷(1910),其他尚有《中国泉币考》(1906)、《中朝制度考》(1908)、《中国公行考》(1909)、《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五卷(1926-1929)。马士本人亦收集中国币钞及邮票,他曾在1886年捐赠中国古钞给母校哈佛大学,英国大英博物馆亦有其捐赠之中国钱币。9 j) q/ d4 _0 q6 W* r
1 f8 _( K. P& F: |
# }& g+ ~; c3 V; O5 ^
4 {; S2 U- X( p3 T. J/ B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40 | 只看该作者
骆哈特 (Lockhart, James H. Stewart 1858-1937,又名骆仁廷)苏格兰人,英国官员,1878年考入殖民地部,次年奉派到香港见习。骆氏热爱中国文化,同辜鸿铭、徐悲鸿、熊式一等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过从甚密。因勤奋好学一路升迁,1895年任辅政司兼华民政务司,成为仅次于港督的第二号人物。1902年调任威海卫行政长官,至1921年退休,回英国后被认为是“中国事务重要权威人士之一”,曾获聘任伦敦大学汉学教授。继而任威海卫最后一任行政长官者是庄士敦,曾任末代皇帝溥仪英文教师。' O8 G" P( T) m, ~2 O, y
骆哈特在钱币方面的著作有1895年出版的《远东货币》计三卷,后于1915 年在上海出版《骆哈特中国铜币藏品选集》(The Stewart Lockhart Collection of Chinese Copper Coins),收录两千余枚,包括周钱102枚、宋钱644枚、明钱244枚、清钱640枚,以及机制铜元145枚。
* d" i* w0 t3 X  }# A% ~& ]$ S2 g) P" f

/ F4 z  k: z& a8 ?; H) ]. R# L$ p7 I8 D, P: ~: P8 ~. r2 V- V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41 | 只看该作者
邱文明(Coole, Arthur B., ABC, 1900-1978)美国堪萨斯州人,父亲是卫理公会牧师,1906年携眷赴中国福建传教,其中文姓氏邱即闽南语发音。邱文明自幼即开始收藏,成长后返美接受大学教育并于1923年在科罗拉多州修得神学硕士,亦承其父衣砵来华传教,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在北平协和医院殇礼。邱文明担任天津汇文中学商科主任时于1936年编成《中国历代五金钱币》(Coins in China’s Histroy),初版五百本随即售罄,次年增订再版。邱氏是在华北地区传教,直到1948年离去,返国后继续在教会工作,晚年迁居科罗拉多州丹佛。邱文明于1967年发表《中国钱币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inese Coins),共出版七册,但仅是其研究成果之部份,赉志以殁,令人惋惜。
( k7 a1 R5 v" T8 r5 q5 i: w' X邱文明的收藏以古钱为主,编号至少达6 289件,包括钱范56只、钞版21只、钱树67株(3 236枚)、样钞11张、布币342枚、刀币272枚,以及机制币数百枚。1963年邱氏为筹措经费出版其巨作,将其藏品售予堪萨斯市某钱币商,条件是未来不得拆散分售。此批中国钱币后于1978年转售台湾李姓钱币商。邱文明耗毕生心血收藏大量有关中国钱币的资料,据称是全球最完整的宝库,现保存在美国集币协会(ANA)。邱文明父亲汤玛士(1868-1930)亦收藏中国钱币,藏品于1930年依其遗嘱捐赠母校堪萨斯州贝克大学。
3 P# X$ b$ P/ _* t' P# p' H% z9 |" |: q1 d0 i
( j$ Q( D% h* H: L! v8 i

5 C8 T9 a" {3 t( I- q- y6 g& p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41 | 只看该作者
包克(Bowker, Howard 1891-1970)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年轻时加入美国海军服勤34年。曾参与欧战但多数时间是在远东地区,因此对世界各国邮币产生兴趣。他1930年代驻防上海,直到1939年调返美国本土,二次大战结束后次年退伍。
, h5 d0 ^6 L, ?( @3 z3 D包克自1930年代即开始写作,起先是邮票方面;1940年后主要是钱币的研究,发表之文章在七十篇以上,包括对咸丰上海银饼有深入的追踪.非常遗憾的是他的著作没有合集成书,只有一本由美国集币学会(ANS)在1943年出版的小册:《远东集币图书纂要》(A Numismatic Bibliography of the Far East),内记录有关远东地区货币的910种论述或书籍,及70种欧美钱币商目录,其后经邱文明补充并纳入其著作《中国钱币百科全书》。包克的藏书可与邱文明匹敌,而邱氏是以中文图书为主,但包氏所有的则是以西方文字写成。包克的遗嘱要将藏品及藏书捐赠美国史密斯松宁博物馆,他遗孀也准备妥当,博物馆方面也同意安排交运事宜,然直到包克夫人过世仍未执行。这批遗物自2010年起陆续捐献给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 o( B- U$ Y7 `) z

% o2 a; W3 T5 P; y! x: P# Y/ R6 J" |+ K' D

! A0 E+ d5 w3 }; W3 H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42 | 只看该作者
罗斯(Ros, Giuseppe) 意大利外交官,民国初年任驻上海领事馆参赞,后调派汉口及广州,他停留在中国时间颇长,据悉在二十年以上。罗斯专集中国机制钱币,研究亦相当深入,有两篇重要著作发表,其一是1917年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年刊上的“中华民国的硬币”,乃记录民国初年造币情况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另一是1921年在汉口自行出版的“吉林银两币”(A Tael Coinage for Kirin)小册,吉林厂平银两币即于此文披露后方为上海泉界知悉;罗斯在汉口还发表过一篇中国钱币论述,但目前不知何处存有此文件。罗斯收藏中有些是珍稀币,如“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银币,但藏品去向不明;而其藏书则是在1928年捐赠北京的国家图书馆(John Hay Memorial Room of National Library in Peking)。
2 ~7 n& K/ k# V7 ~8 T, o  R9 N7 D% i  w9 L- u7 q
7 P# F/ v7 x0 s( n- p( h) ^' v

: l. @! h- w/ f6 h& N;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4:42 | 只看该作者
雷本(Raeburn, Duncan)上海怡和洋行职员,对中国机制币颇有钻究,多有著作发表,最重要的是1938年登载英文《中国杂志》的《不存在的钱币》(Coins that Never Were),对早期臆造及假造币有相当详尽的记述,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另一篇是1937年发表的《中国苏区币钞》(Chinese Soviet Coins and Notes),是首次对江西、湖南、四川革命根据地货币的研究。雷本亦在上海之西人泉币会担任六年的名誉总干事,他的个人其他经历及藏品去向不明,有看法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落入日本人手中。% n! N$ M8 e, g2 v  T: f5 B

$ p8 L6 q/ P! F7 b. R* C/ f( F2 V% }, p3 }2 Z6 E& Y+ L

7 R0 N0 G# I( G, V/ V0 j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3 20:27 , Processed in 0.0653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