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10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当十铜元》 伍德华著 钱屿等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永古 于 2014-5-2 20:22 编辑

《中国当十铜元


基本信息:
作     者(美)伍德华Woodward,T) 著,钱屿钱律 编译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7-1
ISBN:9787208056688


作者简介:
伍德华,英文全名A. M. Tracey Woodward,美籍太人。1876年,伍德华出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于日本横滨,1895年迁大阪附近的神户。其父是一名海员,喜好收集邮票,伍德华12岁时接管了父亲的邮票集藏,养成其一生的收藏嗜好。伍德华16岁时就撰写有关邮票文章。1905年,伍德华售出其父亲的世界性的邮票集藏,着重于日本邮票,不久成为日本、朝鲜、中国台湾邮票的权威。


编辑推荐:
出版60余年来,影响深远、至今不衰;中国铜元学术研究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铜元研究经典著作首度以中文面世;权威专家历时多年精心编译。
在中国铜元研究领,有一位外国人和他的著作经常被提起和引用,不少钱币学家多以他的这本著作为蓝本,撰写各自的铜元著作,他因此被丰为科学研究中国当十铜元的奠基人,而他的本著作则被认为是中国铜元学术研究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就是伍德华,而这本著作就是《中国当十铜元》。
伍德华,英文全名A. M. Tracey Woodward,美籍太人。1876年,伍德华出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于日本横滨,1895年迁大阪附近的神户。其父是一名海员,喜好收集邮票,伍德华12岁时接管了父亲的邮票集藏,养成其一生的收藏嗜好。伍德华16岁时就撰写有关邮票文章。1905年,伍德华售出其父亲的世界性的邮票集藏,着重于日本邮票,不久成为日本、朝鲜、中国台湾邮票的权威。
  他于1906年(一说1916年)移居上海,后为上海产业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据其在法庭供称,从1918年至1925年,他已将价值几百万两的鸦片运到了中国。1918年,伍德华因不堪在上海的美国律师的敲诈而向美国法庭自首,认当年他私运了价值白银一百万两的鸦片到国。此时美国虽主张禁止贩卖鸦片,但实际上对贩卖鸦片的处罚极其轻微。因此,伍德华在交出一笔罚金后便逍遥法外,重操旧业。1925年,伍德华又一次案。这次,伍德华是从印度购买了270箱(合3.7万磅)大土运到波斯湾土耳其的一个大商埠,计划转运中国,其间在印度的活动得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同意,还牵涉到许多头面人物。此次波斯事发,伍德华曾交出一笔罚金和保证金,后保管这笔款项的律师向伍德华索贿的隐情暴露,故伍德华因在法庭上作证有功而免于处罚。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钱币馆长弗朗索瓦·蒂埃里(中文名陈明道)十余年前告知,巴黎的国际警察组织欧洲分部至今仍藏有一份关于伍德华在20世纪10-30年代涉嫌走私鸦片、东方文物为生的档案。1930年他举家迁居法国,1937年又回上海清理个人财产,回法国的第二年去世。伍德华的藏品均分出售,其赖以写作的资料数千枚当十铜元也已于1954年售出。据买主称,这些铜元放在一个箱子里,重地搬不动。
伍德华平日对中国铜元研究情有独钟,以雄厚财力为后盾,不遗余力地四处收集中国铜元。相传为收集铜元版别,伍德华曾在上海老城厢的九亩地(今西门中华剧场旧址)开设剧院,每日将售票所得的铜元逐一挑选。20世纪30年代,他曾与耿爱德等人组织的上海西人货币会、以及上海古钱收藏家们有着频繁联系。在1922年8月出版的《新中国评论》杂志上,伍华首次发表了《山东铜元》,成为了中国当十元研究的发端。之后,从1926年3月至1935年12月,伍德华在《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不久改为《中国杂志》)上断断续续地发表了《中国当十铜元》的系列英文文章,逐次一一介绍中国中央和地方各造币厂、铜元局等铸造的当十铜元。后于1942年,他已发表的文章被编辑成册,在法国巴黎正式出版。
《中国当十铜元》一书自出后60余年来,影响深远、至今不衰。首先,此著以英文撰写,便于欧美钱币界人士了解中国铜元。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已经考虑到西方人的需要,故在注释中分别对中国的各个省份作了背景介绍,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地理、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他所引用的书刊多来自诸如甘沛澍、艾约瑟、夏鸣雷、卜士礼、卫利、晏文士、骆任廷等人著作,他们均为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外交官员。今天,已经很难读到原著。通过《中国当十铜元》的引文,对研究清代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了解当时西方人士对中国的实际观感等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他又大量地引用了英文版的《中国经济新闻简报》以及《海关十年报告书》,这些当时的档案、报刊真实地反映了清代、民国年间铜元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状况,对于今天我们从事经济、金融和钱币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学术资料。其次,伍德华在《中国当十铜元》中对铜元的版别作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自行设出分解铜元面背,分别编号,以编号的组合来反映杂芜的版别,并且在表格中详细地列出币材、重量、评级(珍稀程度)等,这为后人科学地研究中国铜元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自《中国十铜元》出版以来,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钱币学家多次以其为蓝本,撰写各自的铜元著作,对铜元版别有所补充,但从开创性而言,均无法于伍德华《中国当十铜元》同日而语。从这一角度出发,伍德华无愧于科学研究中国当十铜元的奠基人,而《中国当十铜元》则应是中国铜元学术研究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特别推荐:
本书是在国际范围内被公认为研究中国铜元的鼻祖和权威的伍德华的经典著作,也是第一本对中国机制当十铜元作系统介绍的书籍。书中分省对中国机制铜元做了大量精细的梳理和鉴别,创设了分解铜元面背,分别编号,以编号的组合来反映芜杂的版别,并且在表格中详细地列出币材、重量、评级等。本书内容曾以英文于1926-1935年在《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上陆续发表,1942年在巴黎正式结集出版,出版60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权威和经典,但却一直没有中文版面世。作为首次中译本,本版中文由上海博物馆钱币鉴定专家钱屿翻译,并重新配制了图版。本书既可作为钱币研究者和近代经济史、金融史和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又为广大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权威、实用的工具。


目录:编译说明
序言
第一篇 安徽省
第二篇 浙江省
第三篇 直隶省
第四篇 清江
第五篇 福建省
第六篇 奉天省
第七篇 大清铜币通用币
第八篇 湖南省
第九篇 河南省
第十篇 户部
第十一篇 湖北省
第十二篇 江西省
第十三篇 江南省
第十四篇 江苏省
第十五篇 广西省
第十六篇 广东省
第十七篇 北洋
第十八篇 民国铸造的当十铜元通用币
第十九篇 山东省
第二十篇 山西省
第二十一篇 四川省
第二十二篇 云南省
第二十三篇 东三省、京局、加盖币
第二十四篇 错版铜元


结束语
附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0:23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3 08:52 | 只看该作者
外国人客覌评述中国铜元的典範,
《中国当十铜元》更换之实物有小误,但文字内容充实,对研究中国铜元有重要的参攷价值,是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好书。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5-4 19:57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3 13:10 , Processed in 0.05976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