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300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 ---七田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犹太人的教育:从一岁半开始让孩子背诵《旧约》

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中
约有30%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为什么如此优秀呢?因为这个民族非
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
训练。

犹太人对儿童教育的主张和其他国家完全不
同。很多国家的教育只是着眼于眼前,例如日本,
日本的教育就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犹太人
的教育则是着眼于未来。可以说,日本教育的目
的是为现在所用,而犹太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所
用,因此两种教育对儿童的期望不同。犹太教育
要培养的是能够创造犹太人的未来、实现犹太人
梦想的下一代。

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
约》。在犹太人看来,由于担心孩子不明白而错过
教育机会,只是父母的一种过分保护而已。为了在
孩子身上种下好种子,犹太人让小孩子学习记忆。
因此可以说,犹太儿童从一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
受记忆训练了。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私塾里
面学习。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时都会受到大家热烈
的鼓掌欢迎,以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也许他会
在打开的书本中发现葡萄,这是为了让他觉得学问
是甜美的。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4
岁时就要开始完全地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
诉孩子们,世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
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思考方式。与此同
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5 岁时就要记住
整本《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
记住,水准就是非常高的了。

犹太语中“学习”一词的说法是“密什那
(Mishnah)”,意思是反复学习。犹太教育的另一个
特点就是教育孩子:知识不是为了自己而学,而是
为了“给予”,“给予”才是人应有的生活方式。犹
太人认为,完整的人应该是关心体贴他人、懂得
“给予”的人。为了“给予”,要不断地学习,一
生不断地学习——这一教育宗旨和日本的教育相去
甚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2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基础在于记忆

在日本有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力好的孩子思
考能力和创造性就差。这种轻视记忆的想法是错误
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正在于记忆。

记忆分为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所谓有记忆
力而没有思考力,正是因为这种“记忆力”是左脑
的记忆力。如果右脑记忆力得到开发,事情就完全
不同了。创造性是右脑的属性,右脑记忆训练不仅
可以帮助开发右脑记忆,还能够激发出创造性、感
性、灵感和直觉。

汤川秀树1 所著的《天才的世界》一书中说:
“天才”是伟大的开创者和创造者,是完成了客观
上被认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工作的少数人。他们具有
独立自主的性格、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富于预
见性和洞察力。

其实,这些特性都是右脑的资质,只用左脑工
作的普通人和它们无缘。相信大家能够理解:通过
右脑记忆训练开启了右脑的大门之后,能够引发出
属于右脑属性的灵感、直觉、创造性和独创性。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2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不求理解的“素读”和死记硬背培养天才

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有一本著作叫做《天
才满世界》,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991 年3 月1 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会
上遇到了创业家井深大先生。我向他请教“使脑子
变聪明的方法”。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地死记硬
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
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
的日本科学家有10 个人,他们全都做过这种‘素
读’练习。汤川秀树先生从3 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
练了。那时候他学习的有《论语》、《孟子》等,除
了老庄不教,因为不适合儿童学习。但是少年时代
的汤川自己把老庄也读了,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是
为什么后来量子力学出现时他一下子就理解了,而
其他人却不理解的原因。就是因为读了老庄。”
战后的教育原则变成了“先记简单的再记难
的”、“先理解再记忆”,这种观点是分析性的、成
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强加给儿童。实际
上,儿童擅长记复杂的东西,擅长不加理解地死记
硬背。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
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
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日本江户时代的“ 寺小屋”( 寺小屋即私
塾——译者注)也教孩子们“素读”《论语》。法
国的小学让低年级学生背诵民族性文学作品《塞
根先生的羊》和《最后一课》,让高年级学生背
诵难度更高的莫泊桑的作品。德国的好母亲会让
孩子背诵50 个左右的故事。犹太人也让孩子背诵
《旧约》。

以前,日本的小学也让孩子们在上课时一起
朗读、背诵课本内容,他们的声音连从学校旁边
经过的人都能听见。后来这一习惯逐渐消失了,
真是遗憾。

近来小学里又逐渐开始重新尝试这种“素读”
训练了。这股风潮始于山口县小学老师们的实验,
而其契机说起来还有些不寻常:
有一个叫A 的孩子,平常毫不起眼。老师听
说他能够背下来10 页课本,就让他在课间休息时
背一下看看——老师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
A 居然背了下来!尽管有的地方不太流利。周围听
着的孩子们喊着说:“我也行!我也行!”都自己
练习了以后再在大家面前背。后来全班孩子们的平
均成绩都有大幅提高。真是不可思议。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27 | 只看该作者
让受教育者记牢基础知识

我们现在这一代人往往不了解右脑教育。大
家认为:“如果孩子连道理都不明白就背诵诗歌呀,
《论语》呀,‘九九乘法表’什么的,不会有任何好
处。”这其实是左脑型思维的想法。

好的右脑教育是排除了“道理”的教育,要让
受教育者认真记忆基础知识。很多人说,现在已经
是电脑时代了,记忆可以交给电脑来完成,人类只
要知道如何思考就行了。是这样吗?

汽车坏了,拿着厚厚的说明书却因对汽车一无
所知而一筹莫展——得到的资讯再多,如果不能根
据自身已有的资讯(记忆)来进行检验的话,就无
法对这些资讯加以利用。

人们常说培养丰富的创造性需要有预见能力。
这种“先见之明”要由“后见能力”来培养。“后
见能力”即是向过去学习的能力,向历史展开学习
非常重要。培养预见能力和创造性的关键是在何种
程度上记住了过去的资讯。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28 | 只看该作者
大量输入资讯,让“量”转化为“质”

讲到富于创造性,没有人比发明家更富于创造
性了。我们向发明家可以学习什么呢?请看下面的
例子:
发明学会会长丰泽丰雄先生说过,“创造工学
的基础是量、量、量;好的想法是和量成正比的”,
“如果你想变成发明家,就要知道很多前辈们的发
明方法”。

有人曾经问著名作词家佐藤八郎先生:“您的
诗的确是太好了。为什么您总能写出好诗呢?”
他回答说:“因为我记得很多诗,能够背下来的有
5000 首左右。知道大致内容的有50000 首吧。这些
诗都装在我脑子里。它们在我自己作诗时给了我很
大帮助,让我能够写出好的诗来。如果没有它们,
我就写不出好诗。”

我们一定要知道:高品质的思考是和“量”成
正比的,“量”是可以转化为“质”的。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30 | 只看该作者
被卢梭的“自由化教育”搞糟的美国教育

美国在1957 年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那
一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
星——人造卫星1 号。因此美国在和苏联的宇宙开
发竞争中落了后。这对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美
国政府立刻开始重新制定教育政策,实行教育改
革。然而当时采用了卢梭和杜威宣导的“自由化
教育”理论,主张不背诵,不重视记忆,强调幼
儿的自由思考。结果导致孩子们学习能力极其低
下,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佛吉尼亚大学的
ED·哈什教授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背诵非常重
要。他这样写道:
朝鲜的孩子必须要“背诵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
很多书”;中国西藏从8 岁到10 岁之间的男孩“在
朗读和诵经上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智利的阿劳干
人为了“教授母语的微妙变化、传授对部落习惯和
传统的深刻理解”而把背诵歌谣作为教育方法;非
洲刚果的丛林人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听自己几乎完全
被卢梭的“自由化教育”搞糟的美国教育
不理解的讨论,而能够“在10 岁到12 岁时就详细
地了解所有物品的历史和家族间的往来关系”;印
尼的教育政策主张“背诵是社会共同使用的方法”;
泰国则采取“反复朗读直到可以背诵”的教育方针;
亚利桑那的帕帕果印第安人则要求孩子必须能够单
独完成很长的仪式,他们认为“即使要花一年时间,
在能够口述全文之前都要背诵,不论背多少次”。

卢梭和杜威所主张的新教学方法规避背诵,试
图让孩子自然成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促进精
神独立发展,然而这种教育也有几个缺点,放任自
流不意味着孩子就因此能够自然成长。

哈什教授在书中认为,一直以来打着“培养创
造性和开发能力”的旗号的美国教育使孩子的学习
能力显著低下,导致了班级和学校的混乱状态。其
各种原因中最应该受到谴责的就是卢梭和杜威的这
种有很大缺陷的理论,而他们的理论在美国学校中
被普及并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们所采纳。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效仿日本而得到改善的美国和效仿美国而招致失败的日本

第一次教育改革失败后,美国在1980 年又开
始进行第二次教育改革。这一次参考的是日本教
育。1981 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把教育改革作
为国策的首要任务,命令教育部官员们设立教育改
革咨询机构。1983 年由美国“国家优异教育委员
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
行》的报告。这篇报告在美国国内非常畅销,卖出
了3500 万份,它使美国国民开始了解学生们学习
能力显著低下、学习时间不够以及教师素质低下等
问题。由此,美国各州开始着手改善教育现状。
继这一报告之后,1986 年本杰明·杜克教授
出版了《日本的学校》一书。这本书的第一章提
出“美国要学习日本”,指出美国的优越性已经终
结,必须从日本教育中吸取经验。当时美国已经
出现了班级和学校混乱的局面,而日本的学校仍
然井然有序。杜克教授把日本的教育视做值得学
习的典范。

此后,美国开始把目光重新放到教育的基本宗
旨上来,重新开始重视“背诵”——要记住该记的
东西。人们反省以前那种上课却几乎不考试,从而
导致记忆无法巩固的做法,认为需要通过考试来巩
固和提高学习能力。美国学生以前上课时间少,现
在也要向日本学习,增加学习时间。这使后来的
SAT(能力判定考试,报考大学时必考)成绩达到
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准。

主张“自由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教育
理论试验的失败使美国人认识到卢梭和杜威的教育
理论有不少欠缺之处,美国人得出的结论是:以这
种教育理论为根基的学校政策不仅是导致美国教育
失败的元凶,还是使国家衰退的元凶。

然而不知何故,日本却认为这种主张无秩序、
无规律的错误教育理论是理想的教育模式,并开
始采用。结果给日本带来了和美国一模一样的教
育衰退。

美国通过学习日本教育而获得新生,但日本却
由于学习美国而踏上了教育荒废的道路。

这种倾向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于平成十四年
(2002 年)开始实施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沿着美国人
自己已经后悔了的老路接着走。

美国教育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论,美国教
育认为:以往那种强迫所有学生整齐划一的学校体
制不好,每个人要接受适合自己情况的特殊教育,
因此要将学生从用墙壁分隔起来的学校框框中解放
出来,让他们恢复人性,把学校变成非管理性的、
自由的空间。这种教育理论使公立学校的学生守则
上去掉了关于服装的规定——因为对服装的规定被
认为是剥夺学生的自由。学校没了秩序,老师们无
法继续保持以前那种坚定的指挥姿态,从而使学生
们失去了面对权威时所产生的尊敬感,很多人陷入
了享乐主义之中。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34 | 只看该作者
返回原点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方法中有一种是教孩子
按照字面来“素读”四书五经。就是不追求理解
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四书”指
《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它们是儒
家学说的中心,朱子把它们视做孔子师徒传授学
问的途径,将其一一加注后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

“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春秋》,它们出现在四书之前,早于唐代,是昭
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古典,同样也是儒家的5
种经书。

四书五经对日本思想界有巨大影响,明治时期
的伟人们多数都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习读四书五经。
福泽谕吉2、森鸥外3 和夏目漱石4 等人即是如此。
那时候他们不学习意思和解释,只是反复地读,并
最终全部背诵下来。

日本现在的国语教育以解释和欣赏为中心。背
诵古典作品的习惯逐渐消失——因为人们认为不了
解含义的背诵没有意义。然而大脑能够理解的所谓
“含义”其实很模糊,难以应付突发情况。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36 | 只看该作者
“素读”创造出聪明的大脑

我们是如何掌握语言的节奏的?是通过小时
候反复地听优秀的文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
才常常对我所指导的保育院和幼稚园里的老师们
说:“从两三岁的幼儿期开始,请让孩子们把岛
崎藤村和官泽贤治的诗背下来,不明白意思也
没关系。”

2 岁~3 岁是唯一一个能够无意识地体会到语
言所具有的音律和节奏的时期。从幼儿期就开始习
读四书五经的人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父母那里
获得了成为文豪的基本素质。

人们认为,过去人长大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写出
很好的汉诗,而现在成人却往往由于没有在幼儿期
养成“素读”习惯而写不出好诗来。

我前面讲到过,获得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博士
从3 岁时就开始习读四书五经了。汤川博士家共有
兄弟5 人——芳树、茂树、环树、滋树和秀树,他
还有两个姐姐。这5 个男孩从小就接受了外祖父小
川驹橘每天晚上的“素读”训练——先是四书,然
后是五经、唐宋八大家、《十八史略》,一直读到
《资治通鉴》的开头部分。学问绝不是一朝一夕学
会的,有了这样的背景才能诞生如此罕见的这一家
学者。

幼儿时期接受过“素读”练习的人,长大后
学习外语,比如学德语时记忆复杂的倒形变化表
没有一点困难。德语单词变化表非常复杂,让一
般人挠头,但对受过“素读”训练的人来说却是
轻轻松松进入脑海。2 岁、3 岁或4 岁时练习过背
诵的大脑的吸收力格外强,记忆复杂的词形变化
也相当容易。

由此可知,幼儿时期的“素读”能够训练出一
个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脑。这种大脑不仅吸收力
特别强,创造力也出类拔萃。可以说,正是幼儿时
期每天晚上的“素读”练习帮助汤川秀树博士提出
了中子理论。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论语》的理由

学者中村正直5 和福泽谕吉一样,都曾对明治
时期的青年产生过巨大影响。中村正直48 岁时被
选为东京学士院创立委员(适逢东京学士院创立之
时)。此时,他在东京学士院杂志发表过3 篇论文,
其中一篇题为《四书“素读”论》。在这篇论文中,
他首先讲述了自己从幼儿时期开始接受的“素读”
教育:3 岁开始学习“素读”,从《大学》开始,读
了《中庸》、《论语》和《孟子》。读完四书后又读
五经,还开始学习唐诗选。10 岁时他在“学问所”
参加了“素读”考试,成绩为甲等,作为奖励获得
3 块白银。10 岁就能够参加这种考试是昌平学院
(东京大学前身)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一时被传为美谈。

正直还写道,自己35 岁时去英国伦敦留学。
因为一直练习“素读”的缘故,记起英语来特别轻
松。那时候正直每天早晨5 点起床,朗读背诵唐宋
八家文、《左传》和《史记》等。明治维新以后,
随着西洋音乐开始流行,汉字“素读”几乎完全被
遗忘,学生们只读搀杂着假名的课本,学习变成以
意义理解为主。这真让人遗憾。

为什么必须要读《论语》呢?因为《论语》是
最好的古代经典,它讲述了为人的基本准则。尽管
完成于2500 年前,《论语》却超越了时代和体制的
差别, 书中讲述的处世之道和思想等历久而弥新。
西有《圣经》,东有《论语》。传统中,日本视
《论语》为最可从中获益的书,是精神的支柱, 可
以在心中增添做人的深度,培养自己的风骨。《论
语》的确是有这样的力量。

二战后,联合国军队司令官麦克亚瑟来到日
本,和当时的首相吉田茂往来甚密。麦克亚瑟的
父亲也是将军,曾在20 世纪初来过日本。他常常
对麦克亚瑟感叹那时候接触过的日本将军许多都
是出众的人物。但是麦克亚瑟自己亲自和日本军
官们一接触,发现并非如父亲所讲的那样。他就
问吉田首相这究竟是为什么。吉田首相是这样回
答的:“明治的许多将军们都学习古典作品,所以
懂得人所应该具有的操守,昭和的将军们就并非
如此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16 07:05 , Processed in 0.0672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