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33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钱币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钱: Y1 v% }$ _% Q4 U: n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I& i9 X" D# c2 b2 |
  泉
/ r  }' y1 L+ j" c% X' c7 e* u  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8 r: _5 i' d9 P' |
& D0 L+ ], L; @/ [. B3 L/ Q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54 | 只看该作者
        面
" y" S/ i3 A* Z# M/ Z$ X* q  钱的正面之简称。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
/ y& K2 u6 h& g( z" o8 s1 U- A  
& G% J6 G4 L7 p4 ^% q, F  D  钱的背面之简称,又叫“幕”。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如开元通宝背“⌒”者称月纹,背“荆”字者示荆州铸造;南宋嘉定通宝背文“同仁”系记同安监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启通宝大钱背文“十·一两”表示值当十、重一两;清雍正通宝背满文“”则表明宝苏局铸制。元代“至元通宝”大钱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台三种文字组成,就尤为奇异了。
8 v& M$ v% L% R! E/ P  
  f. L. b$ l# j- ?/ P' X1 l  又称钱身地张。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 o- i) l) W8 e
  外廓* X' f9 Y# @  \, c3 s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边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谓“重轮”,如“重轮乾元重宝”。
( P& f' J1 |. p+ c" Z  B3 ~  阔缘( N  H/ J& _, n" R$ z. L
  钱的外廓较一般线宽阔者称“阔缘”。如北宋“祥符元宝”、“元祜通宝”即有阔缘钱。而咸平元宝阔缘钱却是后人伪铸的赝品。
3 \) x: I# x( W% D5 m; l) f" a  窄缘
6 t. |& @( w6 b# R" {. q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如北宋之“大观通宝”即多为窄缘钱。: ^( t4 R- \. R3 J# P1 ?$ f  M
7 q1 n  J6 y& @
  穿
; ]. V4 A9 b  B: o* R  即钱中之孔眼。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先秦各类环钱多为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历代厌胜钱中尚可见圆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则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 G  o4 y- U0 U0 \( d0 U  广穿& X4 a: B  _1 f3 a
  古钱穿孔比一般钱大的叫“广穿”。除形制决定者如“五铢”多为广穿,一般钱中出现“广穿”则可能为母钱或异品,较为珍稀。
1 O8 v, J# W# b& T4 i  I; B4 l  P  花穿
# ?% k/ t; v' `3 ?! p2 [  古钱浇铸中穿孔错位不成正方形者称“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龟甲穿”,呈八角形者谓之“菱花穿”。日本“箱馆通宝”呈菱花穿者非因错范而因工艺设置所致。  X" \& g6 z1 t5 r8 c& \5 E

! Z8 j; `9 m6 l! y7 D2 o5 k  内廓1 R+ `+ `5 `% t1 E
  穿孔四周隆起的线条称“内廓”,亦叫“穿廓”、“好廓”。内廓出现双棱者旧称“重好”,即“重穿”意。
) u- l9 X$ N$ j; G
2 v3 {$ F8 @) O- s3 u7 Q6 T% S  四决纹5 _3 R( C5 D+ o  J" i4 d
  旧谱书作“四决文”,“文”、“纹”通假。指内廓四角沿对角线方向向外辐射出斜纹,使穿廓呈“ ”状有决裂之势,谓之“四决”;射出之斜纹便称“决纹”。
' ~9 B( Q* v% c6 Q+ w! x6 Y  四出纹: N/ {) b, g( \6 t( D# ^) {
  旧书“四出文”。四决纹由内廓一直延伸至外廓成“ ”状者叫“四出”,其斜线便是“四出纹”。古币中出现“四出”、“四决”纹者以五铢钱为多。( m3 u7 E/ L8 b+ B) ~) _
  星号+ Z0 W6 t7 c1 k% r  l
  旧称“星文 ( 纹 ) ”。钱背或钱面出现圆形突起如星状者 ( · ) 曰“星号”。其位置无定,可列穿孔上下左右各方, 以“穿上星”为多。常见为一粒,变有少数“双星”者,若上下对称可称“双柱”,如“双柱五铢”。汉五铢钱面穿孔上下时见半粒星号,谓之“穿上半星”、“穿下半星”。特大“星号”亦可称“日纹”,如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之背可见“上日下月”以象征大“明”。
4 k  h1 X$ y) L7 h- f3 C  月纹
6 e) m! S5 p  k) _$ o8 c" E5 x+ [  旧书“月文”,俗称“指甲纹”。指钱背铸有月芽形纹路者。按月芽弯势方向又分数种:月纹上弯成“ ”状者谓“仰月”;下弯成“⌒”状者谓“俯月”;在穿旁侧立如“)”者称“斜月”。一般一钱一月,亦有“双月”,唐开元通宝穿孔上下左右更有“四月”者,变化不一。  `. q# _3 }& B9 L+ ^0 x
  云纹4 u0 n+ G/ U( M' |  i, s
  钱背可见云形纹路者曰“云纹”,旧书“云文”。云纹较为优美如“”状称“祥云”,形态似飞鸟如“、”曰“瑞雀”。云纹在唐乾元重宝钱背上多见。0 i2 T9 F/ Z+ Z9 l
  水波纹) j5 l/ v& X5 _! X! c' W
  钱背出现水波状纹路者曰“水波纹”。如日本宽永通宝、文久永宝钱背,即多见各式典型水波纹。
; n& E: ]6 t2 s& s. D/ l( j' y' g2 E  A% R6 k5 B5 S

, G1 e/ |% \! P0 t5 U2 c
1 ~) _% |; |& h3 r
% Y9 X3 q- C- q: u' i6 s+ x+ N1 E: J' m9 S$ _/ x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57 | 只看该作者
! ^  I) D5 P2 m* O+ K# w6 B
  钱文% T( y- }$ R. K3 ~: i) ^! I0 m- S0 p
  亦称“面文”,泛指钱面所铸文字。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咸丰元宝”等,均为“钱文”或“面文”。. D7 ]. M4 f* {7 Q8 B( u
  背文
. O2 H) D" G! ~$ \  钱背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纹及标记等统称“背文”。如记地“渐”、记值“当十”、记年“六”、吉语“天下太平”等;单见图纹、符号亦可用“背纹”称之。
; i  g! }7 d( b  T( ^% l  重文6 e7 F9 h% v! q' ?" C
  因浇鼻洞砦换蛞贫率骨某鱿执硪啤⒔徊妫苟窒殖鏊淖帧⑺淖直涑闪帧俗值染小爸匚摹保喑啤案次摹薄ⅰ爸刂薄H纭拔孱逼叫械炙拔濉彼邦保蚪徊娉鱿至礁觥拔孱钡龋健爸匚摹薄?5 `* E3 ]' v( X/ C3 M
  传形/ `% r* D; k( T$ G
  指钱文左右二字传动易位。如“半两”铸成“两半”,“大泉五十”铸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变但钱文反书者,亦称“传形”或“反字”。
2 g8 c- T4 X+ @9 r% c; |  直读
. G" x! ^- X+ H7 x& C  面文四字按“上、下、右、左”顺序释读叫“直读”。如“乾隆通宝”直读,即为先上下、后左右;倘非“直读”即可能误读成“乾通隆宝”。一般“通宝”钱多为直读。旧谱称“对读”欠准,因上下可“对读”、左右亦可“对读”,不如“直读”之直观明快。
/ L% N* @+ Q6 \$ P  旋读
* T: Q- J5 t, C. r5 G- x3 L  面文四字接“上、右、下、左”序读犹如时针之旋转曰“旋读”。如宋“祥符元宝”必旋读,如直读便成“祥元符宝”而使人诧异。一般“元宝”钱多旋读,可能取“元”与“圆”相通意。
3 o# L- y2 p7 C2 w; U" \  顺读
3 \5 H6 a% T9 X9 d  亦称“横读”。指“半两”、“五铢”等二字横书钱自右向左读。按传统书法历来以自右向左为顺势,故谓“顺读”。
( F3 b+ Y+ }; p( U  环读# h# N7 U6 a6 r2 Z6 `0 M
  先秦环钱如“共屯赤金”、“重一两十二珠”等,其面文依穿孔圆势作环形书写,首尾相接,故其文必按环形布局一一读出,是谓“环读”。辽代冥钱“清宁二年”亦作“环读”。6 T* f  `! u2 a  v" u- N- x
  大篆
( B/ i/ O% B9 E3 W4 H  春秋战国间主要为秦国使用的一种文体,包含甲骨文、金文、籀 ( 音宙 ) 文以及六国行用的类似文字。大篆结构繁杂,笔画重叠,变化无定,故较难辨识。秦以前所有刀、布、环钱及蚁鼻钱之面文,多属大篆字体。如六字刀、三孔布之文字。% l+ _- w. [5 U
  小篆
  D3 i: Q  ?7 G1 H8 _: E1 |  秦统一中国后据丞相李斯 ( 书法家 ) 意见整顿文字,对大篆书体进行简化,并使文字形体统一,笔画匀整;是谓“小篆”,亦称“秦篆”。秦汉、六朝以至于隋,“半两”及“五铢钱系”的各种钱文多系小篆书体。
# o& z$ ^9 K% @" w  悬针篆
' m1 ?* n) U% S+ F9 F" @7 d7 h+ j  小篆的一种变体。特征为竖笔下端出现锋芒,仿佛悬挂着的针尖,故名“悬针篆”。如新莽的货泉、布泉以及货布等钱文,均属悬针篆。  W; P1 ^# ~8 X8 I. z
  玉筋篆% z/ `  Q1 V+ Q; Z' }
  小篆的一种。凡笔画纤柔匀称、结构工整、字形特别优美典雅者,即可称“玉 篆”。如六朝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以及金代泰和重宝之文体,即为玉 篆。 九叠篆 篆书之一种。多见于印章刻写。笔画折叠堆砌,均匀对称;折叠多少依笔画繁简而定,称“九叠”乃指其多。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故北宋“皇宋通宝”可见九叠篆钱文,宋元宝钞上亦常见之。( J+ l& V+ m0 Q7 W9 P) S
  隶书
- ]: A: E, T6 m$ m- l  由小篆进一步简化而变得更便书写的字体,其笔势由圆转变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初为官府衙门文书——“隶”用的文字,遂称之“隶书”。虽出现于汉魏,但广泛用于钱文却从唐“开元通宝”始。此后五代十国而至北宋,钱文多半为隶书。 八分书隶书之别称。魏晋时已出现楷书,为有别于篆体,人们沿袭先例仍称之为“隶书”;为与汉代有波折的隶书相区别,遂将汉隶称“八分书”。“八分”者,言其“字方八分”,又似“八字分散”其笔势如八字“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故旧谱释开元、乾元等钱文“字八分”,即为隶书意。
" B8 `# h- o4 o  真书
: c" o- _. i- Q: z* U5 v' m3 p  又称“楷书”。指简省隶书波折、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的现行书体。自南宋宁宗庆元间铸“庆元通宝”纯用真书后,元、明、清各代钱文均以真书为主。如元“至大通宝”、明“洪武通宝”、清“顺治通宝”等,均为真书面文。偶尔出现的其它文体仅为特例,如蒙文“大元通宝”、老满文“天命汗钱”及篆书“永历通宝”、“昭武通宝”等。
6 ^2 O/ O3 O# ^& M3 u) ?4 P  瘦金体' V( O$ Z5 T# g
  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体,自称“瘦金书”。以楷书为本,笔画俊逸挺拨,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刚健有力,故有“铁划银钩”之称,或谓“铁线书”。徽宗亲书之“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均为瘦金体钱文之杰出代表。金“大定通宝”等亦仿瘦金体风格。) Y: ~" j! M& x  S" y
  三体书
9 H3 \5 g0 L4 u- f  同一钱文以三种书体题写后浅铸的三种钱,形制特征与对钱类似。如宋太宗手书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面文,俗称“三体书”钱。8 u- H+ \6 Q5 u! u
  御书钱  }  o  O6 u0 O; n
  钱文由皇帝亲笔题写的钱称“御书钱”。如宋太宗赵光义所书“淳化元宝”,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等,均为“御书钱”所书文字又俗称“御笔”。/ z7 Y- p, Y: S; d1 ~" v# U% o
  左挑
8 m* I7 q- T! U2 J! M4 H: ~  一般指隶书钱文中“元”字第二笔的起势,若起笔向上挑起成“ ”状的为“左挑”。如起笔不挑而收笔挑起如“ ”状者为“右挑”。如“开元通宝”之“元”即有左挑、右挑之别;亦有“双挑”或不挑的,均属稀品。# r7 Q: Q9 ?: A' `
  缩水
$ m( P! {# m0 R3 |+ q% D  钱文中有三点水旁 () 的字,其三点靠得很近,仿佛收缩起来似的,俗称“缩水”。如“淳化元宝”中即有“淳”字三点水缩得很紧的钱,通称“缩水淳化”。 点建 钱文中建字旁“”上出现一点,形态近似走之如“ ”字,即称“点建”。南宋“建炎通宝”中即有“点建”钱。多系制作中偶尔错写或漏铜所至,故甚希罕。
+ E$ G/ K( d  L0 \' {& r9 a  隐起文; z2 p! y+ O* i" A% d, D' d
  钱文因浇铸不匀致笔画高低不平,低处“隐”没,高处突“起”,遂称“隐起文”。如“嗣统通宝”中即有典型隐起文者。
1 S% H! N5 q. V/ C  聚头  c( r  a1 C0 f+ \' c. w
  钱文四字头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聚头”,以厌胜钱文多见。如八卦钱等。, D4 s# \- J" s. e9 N/ w* x
  并脚. @% \! |- b1 _
  钱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并脚”。如越南“明命通宝”之“美号钱”中即有“亲老长幼”等背文均为并脚。: ?4 `( B6 H1 r8 k5 P# C
  倒书/ j' `+ g& ~. j3 X1 A
  钱文中有一二字倒写,或面文正书、背文倒写者,均称“倒书”。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钱中较多见。如“天朝通宝”背文倒“永”“光绪通宝”合背铸倒书等。+ d$ |' K% d3 Q$ {# Q/ @
  接廓
! N' S3 D" v0 H  钱文笔画与穿廓相连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铢”“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头上宝盖均与穿廓相连重合而为一;北齐“常平五铢”“平”字上横即与穿廓重合,此类现象均属“接廓”或“借廓”。
" p/ E: \" ~& m& q- ]% C  离廓
- |: V0 }7 o  Z5 {% S* Q  钱文不与穿廓相连,而且离得较远者,曰“离廓”。如元代“元统元宝”小钱即为典型之“离廓”。
4 b6 c9 e1 e0 T  寄廓. E/ E% L# W) S0 [$ v
  或曰“挤廓”,指面文与穿廓挤靠得很紧者。如刘蜀“直百五铢”,元蒙文“大德通宝”、汉文“天历元宝”等均属寄廓钱。# q0 a2 C/ ]" D% r" J5 d& G

( o$ ]3 G% H4 c, o) F  年号钱1 Y; v% w" b5 Z& ]5 S  V
  面文铸帝王年号的钱。东晋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所铸“汉兴”钱为我国最早之年号钱。其后如唐“乾封泉宝”、宋“宣和通宝”、明“永乐通宝”直至清末“宣统通宝”等,均系“年号钱”
; T" `6 H# A5 [' [1 `" u  国号钱; h: F/ U* T' }! D
  面文铸有国号的钱。自战国时期“东周”布、“齐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国的“大齐通宝”、“唐国通宝”,以及此后南宋的“大宋元宝”、蒙文“大元通宝”、南明的“大明通宝”等,均为“国号钱”。国号年号钱 集国号、年号于一体的钱。如东晋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所铸“大夏真兴”钱,其后辽天祚帝天庆年间铸“大辽天庆”,及至清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大清咸丰通宝”,均为国号年号并铸钱。% H; |7 C: G. i+ y
  记重钱+ J4 ]! U6 H+ g% f( P; B: S* Y
  面文标明钱体自身重要的钱。如战国后期的“重一两十二珠”,秦“半两”、“两甾”,汉及六朝“五铢”、“三铢”等,均属“记重钱”。然此类钱铸行未久即多为省铜而减重,更有始铸即不足称量者,私铸钱尤甚,故钱文所记重往往与实称重要不符。
! Z# r$ B' |$ X& `# P* h) F  记值钱
( c" Q6 ~- N6 r0 K7 d: p( _9 c0 K  钱文标明自身当值的钱。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黄 ( 当 ) 千”,三国刘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铢”等,均为记值钱。
& A; _* C6 q" v! V! p" N8 i8 x% S  记年钱
& u7 k$ F  A' O8 a9 @) f$ F, [  钱背铭文标明铸行年代的钱。如南宋“淳熙元宝”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钱系从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间所铸。南宋各钱以背文记年者多见。
% b; B& ~6 n5 H# B. g  记地钱  q3 b/ f; \5 L
  背文铭记铸地简称之钱。自唐“会昌开元”背铸“京”、“洛”、“荆”、“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宝”背“陕”钱、明“洪武通宝”背“渐”、“豫”、“北平”等,莫不为记地钱。+ V8 W# K5 W+ y. {1 V# n' g& L) B
  记监钱
2 ?$ R* _- C3 B( L# R7 B- h0 z  钱背铭记铸钱监察司署简称的钱。如南宋“乾道元宝”铁钱背“同”字即记舒州同安监,淳熙元宝背“春”字为记蕲州蕲春监,“绍熙通宝”背“汉”字系记湖北汉阳监等。亦有记监兼记年的,如“庆元通宝”背“春三”,即为蕲春监、庆元三年铸。
0 `' o/ R2 u( C  合背钱+ Y4 o# R% I$ H: P8 Z
  面背铸有同样钱文的钱。如“崇宁通宝”钱背亦铸“崇宁通宝”四字,看来仿佛两枚崇宁钱的背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有时背文会出现倒书、横书现象,均系浇铸时合范有误所致。另有两面钱文年号不同者,如面“泰昌通宝”、背“天启通宝”,称“异号合背钱”。
, X3 A& ?2 r& `& I; l  合面钱
) o* B3 P2 V5 V2 z  钱的两面都是背文,仿佛两枚钱的正面贴合在一起,故称“合面钱”,亦系制作有误所致。如“乾隆通宝”中有面、背均铸满文“宝泉”者即为合面钱。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货泉”中,即有两面光板之无文合面钱。7 G" F; J  R/ m$ W0 h% Z2 L* v4 L' a
  合号钱
8 M5 e6 _- j  \" H0 g  l0 Z9 \1 K  面文无“通宝”二字而出现两个交叉的年号,如“泰昌天启”四字,此等集两个年号于一钱者,谓之“合号钱”。
$ z6 B+ G& o: f2 F* P4 I" H  剪边钱
* V7 d& n$ @  X( \7 v2 p" s  亦称“剪轮钱”。为盗铜而剪去边廓的小钱。传世以东汉“五铢”为多见,故称“剪边五铢”。
9 v$ {' U# R  s! ]  磨廓钱+ q: a2 G+ r% {& m; d
  亦称“磨边钱”。指边廓经磨锉取铜的窄边或无廓钱。以西汉“五铢”为多见,故称“磨边五铢”。
% z  |, `5 B5 S; m. H4 f  延环钱3 ?, S4 g0 k- D4 A$ b/ |+ Z) s7 u
  以专用圆凿錾去钱心后留下的圆环,叫“延 ( 音延 ) 环钱”以东汉五铢为多。新莽“货泉”及六朝“五铢”中亦有 环钱。 环錾下后主要用于回炉重新铸钱而不作市场流通用,故存世颇少。汉至六朝官私炉均营此道。
) B5 H4 I9 t( b( W  对文钱/ A( L) w# B  W7 N% v' ^. k
  被錾去延环后留下的钱心叫“对文钱”。因其仅剩一半之钱文可与对环对接,故称“对文”。传世可见“对文五铢”、“对文货泉”。对文钱多混杂于恶劣小钱中在市场流通,今不难见。! c# [3 U; A& @- y+ N! P. G# E
  对钱
5 I4 f; M  ^+ z6 J: V" n9 k- Q  又称“对子钱”,日本泉谱谓“符合泉”。对钱中一枚多为篆书钱文,可与另一枚异体文 ( 真、草、行、隶均可 ) 配为对子;除面文书体不同,余大小厚薄、内穿外廓以至铜质浆色、制作风格均基本一致,故谓“对钱”。最早自南唐“开元通宝”始,为一篆一隶;至北宋形成“对钱”制作高潮,如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宣和等,计有小平、折二等数十百种配匹之对钱。日本《符合泉志》更列出千种以上,蔚为大观。
$ p; x% s. r( Y+ \  ! y, B9 y  c9 Z2 \$ y
1 |# C9 B- t% ~, e8 {& Q4 o2 G9 E: X
4 w" s' {1 s* R" d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59 | 只看该作者
        平钱& N5 g1 \  Z8 \9 a4 M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古钱中铸量最大、传世最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
$ `; b$ }; X$ I  折二钱
0 k% ], j, Y2 x, n8 D4 Q& f9 X  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最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 {8 J  L1 u, M. t
  折三钱; A( l9 H& V9 l" G1 [8 Z& Y
  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 @7 ~7 A) F. r: s; n0 a
  折五钱
+ c; M) J7 F% I# a2 r* @, [  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3.2 ~ 3.6 厘米,轻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钱中, 均有折五钱。亦有称“当五钱”者。
- I& g# r! z% s, @2 w9 J$ V& b! {  大钱
( \4 v1 s" U, Z/ h; ~  泛指“当十”以上、包括“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在内形体较大的高额钱。此类钱之大小轻重无一定规律,且时有大小错出、轻重倒置现象,多系经济困顿、通货膨胀的产物。自唐代当十开元到清朝当千咸丰,历代大钱层出不穷,名类繁多。至于新莽的“大布黄 ( 当 ) 千”、“一刀平五千”,三国孙吴的“大泉当千”以及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即当万钱,更是徒有虚名、变相榨取民间财富的虚值大钱。
* ], P: n( d  P/ J: ^  榆荚钱( ?' a" Q" l4 ]/ v. q
  又称“荚钱”,指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 ( 榆钱 ) 的小钱。如西汉初年所铸薄小“半两”,民间即呼为“榆荚钱”。1 b& `. R7 S& o4 T! ~
  鹅眼钱9 b+ t0 \% @. Z1 n7 P
  或称“鸡目钱”。钱体轻小如鹅眼、鸡目之类的劣钱。如从东汉末年至六朝间所出劣质特小“五铢”钱,一般被统称为鹅眼钱或鸡目钱。
7 O! U! `8 c$ _9 Z  男钱0 N9 N7 L1 }; f' z* G2 f! J
  旧时传说妇女佩之可以生男的钱。如十六国后赵石勒所铸“丰货”,因钱文壮实丰满,又含富裕吉祥之意,遂被称为“男钱”。2 C/ F; {. }9 s$ C5 k+ j
  女钱: u0 G8 B$ m( r' G* o6 k
  南朝梁武帝所铸“五铢”,因其轻薄弱小而被称为“女钱”又谓系对“男钱”而言,妇女佩之可以生女。然均传说,不足信。* r6 T% O, L% Z4 v& r
  稚钱
4 D! s( o/ x/ L( u4 S* }. f  三国蜀汉“五铢” ( 一说梁五铢 ) 中有种钱体轻薄、文字纤弱、穿孔特大之“五铢”,被称之为“稚钱”。与“女钱”一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及儿童的鄙薄与轻视。2 {, |; c% j+ U. e3 N/ z& c
  
+ U4 V) I' Y0 k! @+ w
: s2 }+ ]& ?; f4 e: A" F/ K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3:00 | 只看该作者
       官炉钱
1 a1 T0 ]8 Y: t7 i- n  \$ R. b7 M  由国家或地方政权机构设炉监铸的钱。如自西汉上林三官“五铢”至清末户部宝泉局所出“宣统通宝”均属“官炉钱”。历代少数民族、封国或割据政权监钱机关督察铸行的钱币,一般也被视作官炉钱。
" L, ?! Y* i7 E: a" ~2 u  私铸钱
1 v  K! n( D' a7 T9 g' |0 A  民间私炉盗铸的钱币。因意在牟利,私铸钱一般比官炉钱轻小粗恶;从铜质到文字都明显劣于同时官炉所出之钱。然各代私铸钱虽禁难止,存世数量均不为少。: ~# z  P/ b# ^& O9 k
  后铸钱
+ X4 L" z. m% N  后世启用前代年号补铸或重铸的钱。如“大中通宝”部分记地钱,即于洪武年间按洪武钱制补铸的,“泰昌通宝”系泰昌帝死后由其子天启帝补铸。此类钱币即为后铸钱。
. |- D: `7 v1 l0 N5 \# A  镇库钱5 n+ ]- t7 L9 s1 E1 x% u- ]# t
  铸钱工场正式开炉浇铸前,为进贡、纪念或避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如“大唐镇库”、“咸丰元宝”特大“镇库”钱等。镇库钱一般制作精美,存世绝少。! P+ I6 z2 _# R' O4 P
  套子钱
5 g4 F" T$ b$ y5 L+ Z; q  通过不同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龙的钱。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币值等级配套;全昌开元以背文铸地配套;“唐国通宝”可以不同字体配套;“淳熙通宝”可按记年、记监配套;“顺治通宝”可据五种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种、数量及风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为最有名、最珍贵的“套子钱”。
) n6 J8 ~* g1 o& _+ ]  厌胜钱! V& T' o: \; E: |) G0 ?: o
  又称“厌胜钱”。“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纪念品统称为“厌胜钱”。一般仅供佩带玩赏用,而不作货币流通。我国自汉代起官、私炉均行鼓铸,品类甚多,且有发展,其中吉语、八卦、供养、撒帐、打马格及春钱等数种传世甚丰。除铜钱外尚有以金银制作者,不一而足。
; A& a. N: j; o. Z+ R, j" m  吉语钱
; j$ J- K0 r) K2 S" @9 b/ {  厌胜钱属。一般分以通用钱号添铸吉语以及吉语为文、加铸图像两类。如“五铢”钱面添铸“君宜侯王”、“长宜子孙”等吉语;“嘉庆通宝”背铸“万年天子”、“天下太平”等。另一类则面文为“长命富贵”、“龟鹤齐寿”,钱背则见各种吉祥及辟邪图像等。: w  l# ^3 I3 p6 P5 o8 L# G
  八卦钱
1 p* _8 }6 z1 i  厌胜钱属。钱面为八卦图形及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背文多为地支十二字 ( 子丑寅卯等 ) 及对应生肖图 ( 鼠牛虎兔等 ) 。穿孔圆形。民间多以此钱可避邪保安,所铸甚多, 大小版式各异,精粗互见。
- b! L% C% G7 v  撒帐钱4 F% H! ?' V: C/ ?& M- H
  厌胜钱属。旧时女子婚嫁仪典上,女宾以金钱彩果抛撒其新房帐下;此种特铸抛撒之钱谓之“撒帐钱”。此俗始于唐代公主出嫁,后为民间沿袭。钱文多系“金玉满堂”、“忠孝传家”、“五男二女”等,大小各异,面背或有各类吉祥图案装饰其间。$ `0 s. L3 I5 c
  供养钱
  w, o) r# k# P" F$ h  厌胜钱属。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官方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以元代所出最多。钱面除沿用年号、国号文字者,更有“香花供养”、“大安福寺”、“宝珠菩萨”、“进香直社”等;背文则有“神”、“护圣”、“香殿”等等。此类钱制作粗疏,形体偏小,传世不多。5 ^5 @' L4 ?& c* v
  马钱/ s! h3 q8 C0 B- K. f
  亦称“打马格钱”。或面或背铸有骏马图像;钱文为武将或良马名,如“魏将吴起”、“唐将散骑”、“追风之马”、“千里之马”、“飞黄”、“渠黄”、“赤兔”、“龙驹”等数十百种。马钱为宋代前后作打马游戏用,格局类似棋牌,惜今已失传。
3 u$ {" z8 d7 k  春钱
% K0 W+ }. T9 W2 [, W; y  面背铸有男女交媾秘戏图像,间有文字如“风花雪月”等。旧时由长者授于新婚子媳,或作传授房事促其多子多孙用,类乎古代春宫图识或风月定鉴等。) h4 W) M2 a& d  a2 n9 z8 [# Z) _. C
  冥钱# C9 Z0 W$ s! l
  又称“羡瘗 ( 音义 ) 钱”、“明器”。专为死者殉葬铸制之钱,有铜、银、锡、铅、陶、泥数种。自秦汉特小“半两”、“五铢”起,历代均有所出。除“消灾”、“太平”等类钱文,近代出土辽代之“清宁二年”、“大康六年”均为记年之冥钱珍品。
  |+ l$ L: T! C1 Z5 @# }  连钱% l5 F" W# y/ w! S3 m$ V' @
  指一炉所铸因未曾錾开而连在一起的两枚古钱。如战国晚期的“四布当 ”、新莽的“ 刀”等均有“连钱”。
; H5 d2 F" b8 k4 ^2 a$ H  ~- S  钱树
8 z- ?% m# k; v0 s' T& E& j  指一炉所出因未曾錾切而与槽铜连成一体的一串钱,看去仿佛枝叶对称的小树,状如“ ”,故称“钱树”。存世有“祺祥通宝”钱树等,极为珍罕。
# f5 @( y6 s* z- S; Q( d* c  
/ e) r" }- Z( m4 M1 p4 @3 q0 h! b
8 H( L  T" g1 S% \+ g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3:02 | 只看该作者
       大样
3 h0 D, V, n/ Q: W( I' O5 `! Y: t  同一年号和等级的钱因铸造地点和炉次不同,出炉后较正常钱径大 0.1 ~ 0.2 厘米者,称“大样”钱。如系平钱即叫“小平大样”,折二钱则为“折二大样”。/ z) Z: ^5 x" W6 j
  小样
3 r. b  J8 z$ l2 a: X# G  与“大样”相反。同一年号及等级的钱因铸地、炉次不同,所出钱较正常钱径小 0.1 ~ 0.2 厘米,则为“小样”钱。如“小平小样”、“折二小样”。大、小样几乎各类钱都有,不胜枚举。8 [! Y. O; i1 S! [& y6 G  n0 `
  雕母
1 w9 m9 t1 ~" K+ y& B; X1 V  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g8 q  Y9 I/ w, P' W' t9 Z
  铸母
' N$ J' U5 W8 `' I" o: Z' |$ Y% Y  一般通称“母钱”。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用的母钱。铸母虽稍逊于雕母,然其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 p" Q: W* ~$ r, s: Y
  铁母
7 h6 |6 s5 p' o  铁钱的母线。一般均据雕母以优铜翻铸而成,以两宋铁母为多。钱体较铸制出的铁钱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铁钱精整美观,甚珍罕。
8 `2 n$ @7 j- |4 y5 Q( r2 k6 z  子钱
2 Z, {1 I; F9 n5 U6 T  以母钱翻砂大批浇铸出来的铜钱或铁钱。一般正用品及传世品均系“子钱”。 样钱 可分两类:由造钱主管机关呈送帝王以供审阅、抉择的样钱叫“进呈样钱”,多由铜、蜡、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颁发至各地造铸炉场当作样品或母钱的样钱叫“部颁样钱”。样钱亦具母钱精良优美的特性。$ ]" A8 F' a' ]( J& o  Y
  试范钱
5 Y' F1 Z# o4 P& U  铁钱 (含铜钱) 正式开铸前先以铜汁试浇的钱样,亦称“试样钱”。: c: v0 \$ H2 v" V+ J5 }
  初铸钱4 p( P* g  D1 s- T7 l' U
  最初以钱范或母钱范铸出来的子钱,或谓“头炉钱”。此类钱较后铸者显得精整,文字峻深,边廓坚挺,品相佳美。) c( O0 O2 a4 t
  锈色 古钱表面着锈后呈现出的色泽。因古钱遭际不同而各有千秋。铜钱遇酸性环境呈现出的绿锈有“松绿”、“瓜皮绿”或“靛蓝”色;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色,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色,俗称“水银古”。古钱年久生成的锈色自然、透彻,锈层坚硬板结,与作伪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锈不同。
) o; l$ F# |8 l8 k  生坑
  y% J' c4 s& K2 J8 s+ Q  出土未久呈现新鲜锈色的古钱谓之“生坑”。或虽出土有年然锈色未遭损坏,一如现坑时模样者,一般也称“生坑”。; V6 j) C7 N# J/ v4 g
  熟坑
* j, f! Y8 ]. [3 \% ^% U  出土多年表层虽受磨损、氧化,但依旧留存部分锈迹的古钱,称为“熟坑”。旧谱又释为“老生坑”,文义欠精当,以统用“熟坑”为宜。" N3 t  b: k! G  f+ _2 M2 j7 G
  传世古: |+ j, C6 N" ?# o$ K( Z
  古钱出炉后从未着土,因长期氧化致使钱面牢结一层黑膜,犹涂过黑漆一般乌黑发亮,是谓“传世古”,又称“黑漆古”。此类钱若经长期把玩抚摩,而使钱文及内外廓露出红润铜色,钱肉依然黑亮,则为“传世古”中之上品。
8 A4 v' C5 k) T% w, N: w# @7 Y6 |% E* m/ t+ x5 G
5 V5 r" y7 H" [# Z! f: Z

' M: I8 P5 x( I& `
5 \5 w5 D. I2 L6 q* V9 B5 s' z- a5 e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3:03 | 只看该作者
  足陌
" n( s( ^. ]3 S& b# V0 y, D  “陌”与“佰”、“百”通。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谓之“足佰”。 短陌 意与“足陌”相对。以不足一百之数充作百文行使,俗称“短陌”。旧时一般短陌定数以八十文为陌。$ K0 [2 o  h) B9 ~+ q
  省陌
# W! ]# ?0 n$ x3 E" o$ m  即“省佰”。以不足短佰定数 ( 八十字 ) 之钱充作百文行使更称“省佰”。省佰初以七十七文为百,后更为减至七十文以至六十文为“佰”的;实质是金钱交往中政府对百姓或富者对穷者的一种盘剥现象。
+ q  v4 ~; ~/ c# E3 j& x5 ~+ G6 U. P5 L+ I' k6 \3 [
  制钱
6 a9 M5 S' c# U& |  明清两代按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铜钱,概称“制钱”。以此区别于前朝历代旧钱及本朝的私铸钱,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官铸钱均属制钱。      普尔钱  D; U* Z8 I5 ^+ Z: ~/ D
  “普尔”为维吾尔语,意即为“钱”。清乾隆年间新疆始铸方孔圆钱,因用其地所产红铜铸造,故钱色发红,遂又称“新疆红钱”。其时先后铸制红钱即“普尔钱”的有伊梨、阿克苏、叶尔 、喀什葛尔及库东等局。- ^0 @2 L9 v% V1 S$ |7 V9 I

/ B- H, }, Q1 u" c9 Z9 ]) K$ R

8 N1 ?! l8 b; n  P9 d$ y/ W8 L; j. g% n3 q- a
       孔方兄. H5 R9 B" d$ G* T: v6 U
  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5 q. ~8 G4 d: d2 C; B6 O
  阿堵物
. P% x! w! V% l4 u% f8 E) q  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时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故将铜钱堆绕床前,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言“钱”。后人遂有以“阿堵物”戏称钱者。. _7 P2 v8 ]/ r; e  t
! c9 O" ?) w4 J$ D. I

$ l; a4 j9 q7 w/ a* l# Y* [8 H/ {! D$ N1 C7 m3 O! V. B

: q* Y. Q. D0 v1 a$ b

点评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 辛苦 您老了---感恩! 恭祝 您老新年吉祥 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 新春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31 13:34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31 13:34 | 只看该作者
我之随风 发表于 2014-1-29 23:03
5 g' G# E- P$ d: s! `* y* p  足陌
$ E& C0 v2 a/ }/ J0 @' p( `: b  “陌”与“佰”、“百”通。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谓之“足佰 ...

6 n: a+ W3 X; {3 G6 O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 v# f7 D! i4 K' v8 ^
辛苦 您老了---感恩!! e  P5 h* k1 l: b7 K# C1 I" T
恭祝 您老新年吉祥 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 新春愉快!
% y9 x$ V6 ^+ n! f

事事如意.jpg (50.61 KB, 下载次数: 67)

萬事如意

萬事如意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31 14: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2-6 10: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2 12:29 , Processed in 0.06601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