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晓得艺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一文的解释与补充(施新彪)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平玉麟与李仲清的机铸币伪作,以前在“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一文中已略有叙及,不过该文着重介绍的是他们部分的仿造币,早期臆造币的情况没有谈到,这里再做些补充介绍。

* W- q/ o9 B! ^: z
平玉麟是旧上海著名的钱币经营商,他主要经营、研究的是中国机铸币,是中国机铸币研究与经营的先驱者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平玉麟就涉足中国机铸币集藏与经营,这是国人中国机铸币集藏的方兴之时。时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平玉麟开始进行机铸币造假活动,他委托银楼职员李仲清刻制钢模并制作成品,而后由他自己销售。抗战以后,由于藏家纷纷来到上海租界内避难,也由于机铸币造假在北京处境不利,骤然衰落,市场供货缺口给上海的平玉麟等人提供了机会。所以这一时期,平玉麟的伪作出品,品种和数量双双剧增,从而使上海迅速取代了北京机铸币造假中心的地位。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平玉麟造假的巅峰时期,当时的伪作全部都是臆造币,销售对象主要还是外国人,做工不精,要价不高。而平玉麟机铸币伪作的技艺精湛之品,均在于他的仿造币,那是在1940年之后的事了。
% F$ w# y3 E* V8 C$ l8 U" c& Y
上世纪三十年代间,随着众多中国本土收藏家的相继加入中国机铸币集藏,不仅使这个门类的收藏渐入佳境,同时也让相关研究水平渐趋提高。中国机铸币中的一些稀少品日益被甄别出来。1935年,王守谦出版了关于机铸币专著《中国稀见币参考书》。1939年,蒋仲川继而出版了《中国金银镍币图说》一书,尽管其中有一些臆造伪品混入,但毕竟是以真品为绝对主流,从而给藏界以较为系统的专业指导。市场上,稀见币的价格逐渐体现出其应有的身价,而那些荒诞不经的臆造币,却日益受到藏界的怀疑,逐渐失宠。在这种情形下,一些从事机铸币造伪者,相继把伪作重点转移到对稀见真品的仿造上,销售对象也转换为以国人藏家为主。
8 n& E$ I  Y9 M/ B: k$ h4 d/ G* I: _

% n5 [% K0 r& j1 R/ O' e" T5 {9 O

% |# S% Q( J! v' F1 N+ r2 D7 Q7 _
: ]6 W' A9 F, l1 H7 H* t
(图注)   平玉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印发的征集传单
+ U& k6 G5 l! P
由于平玉麟专注于中国机铸币的研究、经营,不涉其它门类;同时也由于中国机铸币在早期市况较冷,所以从事虽十余年,但他一直没有开店。他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临时设摊,购销联系点则设在位于其上海法租界贝勒路(今黄陂南路)596号的家中。1940年,中国机铸币集藏骤然升温,这给有了一定资金与造假技艺积累的平玉麟提供了机会,与时俱进,他决定对其造假手段与项目进行升级。不仅购来造币厂报废处理的专业造币机器,还把一些只闻其名,难见其物的极珍品设为主要造伪项目。说到平玉麟仿造伪品阶段,免不了要牵涉到著名钱币专家杨成麒。

( B% E" T# T5 q: X$ ?, g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3 | 只看该作者
杨成麒的父亲是一名古玩商,在上海广东路古玩市场中设有店面。受家业熏陶,杨成麒自小对古董文玩兴趣浓厚。1931年,年方15的他,借到一部古钱典籍《古钱汇》,潜心品读,深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璀璨斑斓所吸引,曾一度达到手不释卷,茶饭不思的痴迷境地。不久,又师从上海钱币大藏家张季量,幸获钱学大家的学识教诲。名师指导及自身努力,使杨成麒泉识进步神速。数年以后,开始从事古钱币的买卖经营,并凭借优秀的见识能力,很快得到藏界认可,与国内同行与藏家建立广泛联系。1940年,由罗伯昭、郑家相、王荫嘉等泉界巨臂在上海发起建立著名的“中国泉币学社”,这是一个代表当时钱藏界最高层次的组织,年仅24岁的杨成麒,与众多泉坛名宿为伍,成为首批会员。这从侧面反映了年轻有为的杨成麒在钱币藏界的出色地位。

: i, K/ e5 e# Z9 [5 m2 S
杨成麒在藏界的不凡表现,尤其是他与国内高端藏家深广的交往,这让希望拓展机铸币仿造伪品销路的平玉麟看到了利用价值。经平玉麟多次提议,杨成麒同意了合作开店的主张。在与“中国泉币学社”成立的同年,杨成麒和平玉麟,在上海广东路226号的古玩市场内,合作开办了一家名为“麒麟泉币社”的古玩店。其实,平玉麟在前十几年中国机铸币经营中,各种臆造币的制假售假,只占生意中的一小部分,其经营主体还是银铜元的真品买卖。所以,“麒麟泉币社”创建之初,也是以正当的经营为主,各施所长,杨成麒侧重于古钱经营,平玉麟侧重于机铸币经营。间或制售些机铸币仿品,有些是通过杨成麒直接向藏家兜售。然而不料,合作开店不久,中国的收藏家对中国机铸币收藏热情骤然升温,使得中国机铸币市场售价扶摇直上。这时,平玉麟被暴利诱惑迷了心智,沉湎于珍稀银铜币的大量仿造,而无心照顾正当生意,致使杨成麒与他产生意见分歧。杨成麒认为造假毕竟不是正当营生,没有长期前途。而且,伪品级别越高,售价越贵,坑人也就越深。这更使杨成麒心生内疚,愧对于人。于是,在与平玉麟争论无果的情况下,杨成麒便决意分道扬镳。合作未满两年,麒麟泉币社变为杨成麒独资经营。分手后的平玉麟,则怀着更高的热情投入造假活动,还精益求精地暗通造币厂进行伪品制作。从而使伪作技艺日臻精湛。对于平玉麟后续造伪情况,杨成麒不断利用自己与一些有关人员的旧关系,进行持续跟踪打探,并在藏家中不断予以透露和警示,此可谓是将功补过。所以,藏家们对杨成麒不计前嫌,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对其优异的专业能力给以充分肯定。而执迷不悟的平玉麟,随着真相渐被揭露,则日益受藏家们排斥,最终在圈内无立锥之地。
6 y" ]& {- V2 I" S
与平玉麟机铸币伪品制作关系最密切者是李仲清。他早年就业于福建造币厂,从事钢模雕制工作。民国初年离职来上海,受雇于上海天潼路上的一家银楼。平玉麟的机铸币造伪,李仲清是自始至终的密切合作者。平玉麟不具造币技术手艺,所以在具体制作上从不亲自动手,他只是做项目提出和图案构想工作。伪品具体制作,除少部分在南京造币厂内完成外,大多数是由李仲清包干。
李仲清除了接受平玉麟伪品制作任务外,觊觎这份勾当有利可图,自己也独立地制作过一些伪品。不过,由于缺乏历史钱币的专业知识,其中大多数伪品程度不高。唯有例外的是成系列湖南银饼,曾迷惑了藏界很久,有些至今还被藏界误为真品。(关于李仲清湖南银饼伪品系列的介绍,由于所需篇幅较大,故予另行专文介绍)

. H  a7 C0 |3 d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随着机铸币集藏热兴起,杨成麒也开始注重机铸币的经营,这就免不了要在真伪研究上下功夫。由于中国近代铸币铸造发行纷杂混乱的历史限制,对于中国近代机铸币的辨伪确定,探询与查实伪品的出处,这是更为切实的定伪依据。杨成麒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平玉麟的伪作确认,大多来自杨成麒的查证所得。而杨成麒的依据来源,除一部分是与平玉麟合作期间的知情外,大部分则是来自李仲清的告知。李仲清与杨成麒私交良好,曾经陆续将部分平玉麟及自己造伪品种向杨成麒透露。不过基于生意利益,将相关情况和盘托出,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事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实行公有制改造政策,私营工商业转为国营。由于谋生手段和身份的改变,钱币经营业的从事者,纷纷将自己所知、所为的造假情况讲述出来。就机铸币藏界而言,因获得了大量的定伪切实证据,而使混迹于收藏界的机铸币伪品得到了一次大清洗。
6 C/ o6 F: C' f2 m& e

; A% b' S" H- Q9 {) T/ ?) {) L7 Q, U9 T3 J9 t; @& I4 R# L; }2 r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4 | 只看该作者
(五)唐谨成的部分伪作出品
1、道光皇帝像一元型大婚纪念银币  (臆造)
; o$ i3 P7 v  d1 ]% E0 M2 ]) [2 a
此为仿王希贤同类币之作,惟较之工艺更精细。
" u0 o/ E" C/ g& e# t$ E* F2 p8 O) p
  L% e% b, a$ _6 c, k2 |

# g, ^7 r3 n- v

% q: _# v8 z% I, L0 P
2、孝全皇后像一元型大婚纪念银币  (臆造)

4 E% _& j' }) }( R
此为仿王希贤同类币之作,惟较之工艺更精细。

' Q% o  B( M$ y, F6 g8 f% o6 [6 Q$ J% {! `: K# [
6 X5 g5 F4 E5 |& k6 ~# S
3、台南官局一两银饼  (臆造)

0 ]9 `" c4 Y3 D( Q0 `6 `1 }* S+ I# s/ v' d

5 ?  V0 V* J; |' `
4、台湾寿星银饼背双龙  (臆造)
. C- t  f" ~/ _5 J4 j

& \; a6 {( Z' u+ U* G) `

, Z+ Q, a- w6 j2 g
5、台湾寿星银饼  (仿造)

2 A0 P: |$ p- w' j, t! g% |9 m8 i0 u' _* G8 _; f; s% H
+ W- g7 }: \' Z2 c
6、袁世凯像洪宪纪元一元型银币  (臆造)

, E" A: }5 C0 ]% Y1 g7 {* M# B3 O
! h% c" Y& w9 H7 a4 S

/ A5 w6 j8 }- N2 J" p
7、张勋复辟纪念一元型银币  (臆造)
  此为仿天津谢耀东同类币之作,惟图文稍异,片型略小。
( {8 ?2 a' D: c- ?% L

, `$ x. U. h5 S8 t

9 K4 v# S' {! r
8、民国二十五年船洋俯月三蝠一元银币  (臆造)

- |: z7 j1 {; x: i3 ^% h: \& d4 p& J
此系以普通二十三年船洋真币加焊改制。
# _5 t2 {+ m4 o& ^
; d+ {6 j. ^) J' c5 z$ j

7 F3 a1 }) H  {) f'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5 | 只看该作者
唐谨成是一名银匠,从事金银首饰及器皿的加工制作。在旧上海南市老北门开有一家规模较小的银楼。作为原材料来源之一,他也在民间收购废旧金银器,间或有些算得上古玩的好东西,他会到古玩市场上转卖掉,所以与一些古玩商常有来往。其中混得熟的,就直呼他的外号“阿唐”。

) D+ H. K  m3 r- l" @4 _) B. |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唐谨成经营状况变坏。但他看到在租界内古玩市场中,金银币的买卖却日见红火,于是就动起了伪仿制作的歪脑筋,制作了一些金银币伪作。他的作品,有些是对别人臆造伪品的仿制,有些是在普通银币上进行挖补改制。因他的工匠手艺尚佳,故大部分出品比较精美。在销售方面,他主要是通过寄卖方式在多家古玩店进行分销。马定祥在广东路古玩市场开店时也代销过唐谨成的伪作出品。

4 n' N2 A. V1 R! }. r+ b! W# L
1938年,22岁的马定祥离开家乡杭州,来到上海谋发展。不久,通过戴葆庭的帮助安排,在广东路古玩市场内开了一家钱币店,从此开始了他钱币经营的职业生涯。在这家小店里,马定祥不仅结识了很多大藏家顾客,同时也结交了一些生意合作伙伴,唐谨成便是其中之一。

. k  O  [. F; _. L9 b/ i
马定祥开店不久,寻求产品销路的唐谨成便与马定祥建立了代销关系。由于早期大家还弄不清楚这东西的真假,而且要价也不高,所以销售情况不错。然而,唐谨成毕竟不是钱币专家,他的出品,缺乏钱币专业知识含量,品种少,但同模复品数量不少。一个人,老是拿来相同品种的东西,这一点引起了素来重视研究思考的马定祥怀疑,怀疑他制假买假。所以为时未满一年,马定祥就婉拒了唐谨成的寄卖。

% h" T( O/ d/ R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马定祥开始注重机铸币辨伪的系统研究。为使定伪依据确凿无疑,他致力伪品出处的查证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为此,他走访了多年未有联系的唐谨成。通过面谈,证实了他多年前的疑问。据马老后来回忆,唐谨成约在1941年左右停止了他的造假活动,因为1940年始,随着藏界收藏、研究水平快速提高,低端的臆造币,日益遭受藏界的怀疑,逐渐受到市场冷落。而无力对自己造伪做技术提升的唐谨成,只得停手作罢。由于已是陈年旧事,无关于现实利益,所以面对马定祥的询问,唐谨成便坦然地让自己的作品如数“认祖归宗”。

$ A2 B; F9 a) k
9 G; ^; q( Y3 A7 v9 @! g+ l& y# K
6 e3 e8 ^7 l& H1 L% ~  O8 p; r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6 | 只看该作者
三、附录——王元芳关于臆造币等情况的回忆录
, J( \. e* z7 L4 f
王元芳是王希贤的长子,生于1932年。受家传熏陶,他也是一个很有钱币专业学问的人。1949年,王希贤病逝,王元芳接掌祖业“义启斋”经营。但两年后,因国家建设用地需要,位于北京东安市场的店址被征用,房屋被拆,王元芳便从此告别古玩经营业,转而迷上京戏表演。先后拜多位艺坛名家为师,其中主要师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是马连良的关门弟子。但京剧艺界,成功立业者诚非易事。于是默默无闻,耗尽家产。

6 ]' u; J, W1 C3 p& d, b3 B/ c
上世纪80年代,马定祥在文革后与王元芳恢复联系,得知他经济拮据,就常常给些接济。与此同时,还反复劝导他重拾祖业,研究钱学,并提议王元芳改名“王圆方”,暗合钱币之缘,以此作为回归泉界的宣示。在马老的眼里,王元芳不仅是钱学将门之子,而且还是钱学将相之才。马老的殷切之情,焐热了王元芳意冷之心,不仅采纳了马定祥的改名之议,还在马定祥的鼓励下,做起了钱币研究的事情,陆续写了多篇富有研究价值的文章。但时运不济,因为文章题材多为泉界旧事的记叙,不符合当时“新钱币学”的口味,所以文章都没能发表。于是,王元芳回归泉界的热情冲动,经不住挫折的压制,重归心灰意冷,再次淡出钱藏圈。

( l# h6 K* X0 F6 S
王元芳在三十多年前写的手稿,多有复印一份寄给马定祥。马老在稿件旁也多有批注文字。其中,有一篇略有记叙其祖上制作臆造币(他称作“创造币”)的内容。因与本文有关系,故附影印件于下。另外,马定祥在三十多年前写有数页关于王家的随记,我也一并附上,以资增广见闻。
" Z: J( J, Z5 T0 U9 V3 U
7 Y5 o9 I3 r" S* Y, @$ ?& b
王元芳先生写于1982年的文章手稿

. A' C0 e' f, W" \! Q  U2 C& D5 u
# M% ]: x" a! `/ p; G7 P

7 h5 G% Z0 d7 }9 A

' b% J/ W( S+ P0 U; n( f6 H/ b8 x5 W$ c
8 i6 S2 Z9 G6 l8 h* }8 F+ g% s

) S( f. B; x& y) z# _
: [* E) O/ f" Z8 M3 |: @0 H: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27 | 只看该作者
马定祥先生在阅读王元芳先生多篇文稿后手写的回忆随记
2 F4 Y2 Y7 u3 n, d! q
& [$ J( y5 G; O# Q
  @+ J7 r* h" A5 O' y
: e6 {8 R2 j; Y6 Q4 c1 |, [

  H8 Q( n) N3 U5 F: e+ S( ~! M- P

* T% X( p; `0 R( h: v& v- p0 c$ f0 f
9 M" J# b5 \$ A5 p* E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1: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泉友们在留言中所表现出的礼遇和肯定。不过我要说明一下的是,文中包含有价值的部分,并不是来自我的研究所得,我没有依据去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所做的,只是根据以前的学习记录,对老一辈钱币专家的相关讲述做些整理与转述。而其中大部分来自马定祥先生对相关课题长期探究的记录。

$ s* `# c! \" X3 u' ~# @& N( H/ J
      马定祥先生在对我讲授钱学期间,马老就提出“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的钱学课题概念,并就此对我作专题的教学讲解。然遗憾的是,在讲到机铸币伪品产生演化部分时,当时我更注重的是对具体伪品源出情况的记录,比较忽视对相关人物生平事迹知晓,所以当时只顾被动地埋头做笔记,而没有对马老讲述不详的情况作主动提问。现在想想很是遗憾,肯定有很多已是无法弥补的文史损失。
0 R4 Z% p6 V7 J& i8 M( C
      1988年秋,马定祥先生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文史研究馆是1953年由中央人民政府筹划组建、并受上海市政府直接领导的一个荣誉性机构。受聘馆员都是在文史界具有名望的老知识分子。这份荣誉与肯定,是马老梦寐以求的。在50年代初,就有三位老一代的钱界名宿相继入选,他们分别是张季量、陈家相和宋小波。时隔三十余年后,他能以著有名望的钱币学家身份置身其中,使他感到莫大的欣喜。

' @2 S) m. p$ C6 M3 V& ^/ N. E
      作为文史研究馆馆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掘自己头脑中具有文史价值的记忆。在马老的心目中,中国近代铸币的收藏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一段丰富多彩的钱币文化史。所以他决定写一本以“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为名的书,藉以不负使命。马老的设想,书的内容由近代铸币收藏的兴起与发展历史、主要藏家的生平事迹记叙、名品的流传情况、伪品的产生及被识别的经过,共四个方面构成。
4 J! M* |  {0 c# n, x
      由于书中需要配大量的原始文献与图版资料,病弱体衰的马老,请我帮他一起来寻找挑选。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系统完整地看到了老假的拓片资料,而且大部分标注有制作者的名字。我在整理过程中,趁机将其中我没有掌握的拓图资料复印了一部分,但还有不少是用近16开大张纸拓一枚钱币的,昂贵的复印费使我选择放弃。

' `& T8 ?/ I+ ~& A. C7 N
      也许是这本书的编写太费心力,因为大部分内容要在记忆中搜取,马老的呼吸系统重疾时常发作,大口咯血,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写作因病而时断时续,但马老还是努力地坚持着。不能连续工作,就用一张张小纸片把想到的事情陆续记录下来。一年多以后,实在病体难支,这项工作就基本停顿下来了。
4 w% w7 l. [% O5 Z/ _
      1991年1月,马老自知病情严重,不能再做钱币研究的事了,就把五十多年来倾心积累的文献资料,全部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其中包括为编写“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而准备的资料与文稿。三个月以后,马老与世长辞。

1 Z# W; A7 q% H
      去年9月,我应邀参加浙江省博物馆对马老所捐资料的拣选工作,为期四天。我很想找到上述那份马老为编写“中国近代铸币收藏史”而准备的资料与文稿,以充实我在本网发表的相关文章。但由于这次浙博的资料挑选工作,是为出版一部珍钱拓集,挑选工作仅限于真钱拓本。期间,我虽借机尽量看些其它资料,但没找到那份我想要找的东西。资料实在太多了,浙博也没有做分类整理,我只好打消了“私心杂念”。

1 M% a: u9 b6 e8 D; U8 C
      现在,马老生前积攒的所有资料,产权已归属于浙博,外人难以分享应用。希望浙博能物尽其用,尤其是有关近代铸币收藏史的资料,更应该重点加以发掘利用。因为这是一段精彩纷呈的文化史,也是一个中国钱币集藏最经典、最辉煌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参与钱币集藏的人们,在浓郁文化氛围的浸染与规范下,把钱币集藏演绎得极富风雅、品位与兴味。发掘与展现这段历史,不仅会丰富钱币集藏的文化含量,同时也会给当今钱币集藏在价值取向上带来有益的启示。

9 X$ O' y1 V7 d2 i8 `
' A' V" Z) {5 J) u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8-15 08:28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口述历史,赞赏,致谢。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0-10 21:47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8-15 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odawei617 于 2015-8-15 09:04 编辑 # E  `# S# m2 \" x- f
2 w: f, d0 _& s6 `& {( c% L
好文章,以前学问放在第一,现在利益第一,假币不绝。现在假币再过一百年也价值不高。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0-10 21:47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8-15 10:2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soso_e182:}{:soso_e182:}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0-10 21:47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3 19:33 , Processed in 0.0617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