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张之洞与中国自铸银圆(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申
时间:
2015-7-2 23:57
标题:
张之洞与中国自铸银圆(之一)
张之洞与中国自铸银圆(之一)
一、张之洞:“洞乃创造银元之人”
外国银元广泛地流行于我国南北各省,其景况有如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所作报告:“广东华洋交错,通省皆用外洋银钱,波及广西,至于闽、台、浙江、皖、鄂、烟台、天津所有通商口岸以及湖南长沙、湘潭,四川打箭炉,前后藏,无不通行,以利归外洋,漏卮无底”。《两广总督张之洞请许试铸银元片》 (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见《货币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672页。据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度支部调查,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中以墨西哥银元所占数量为最多,约计11亿元有奇。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80— 281页。它普遍地行用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地方;上海一地几以墨币为主币,成了授受通货的标准。《中华币制史料两种》 (一),第2编第14页造成“利归外洋,漏卮无底”,其后果已经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危害。
张之洞主粤期间,广东货币混乱的状况超过内地各省。当时,广东省内各地用币不一,潮汕和琼崖等地通用大洋,其他地方用小洋,商人间的买卖又大都用银两;其次,当时的港币对广东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广州是中国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更为内地各省所不及。广东货币的混乱,其影响远远超出金融范围,它已经直接影响到广东的财政税收。张之洞道荫生自铸银元抵制外洋(钱)泛滥的设想,但因五十年前林则徐上奏之本不但未能获准,反受朝廷申斥。这位封疆大臣,接受前车之鉴,故上奏之本不提仿夷币事,仅主张在广州设置钱局。利用四川、云南的铜和贵州的铅作铸钱原料,既可整齐圜法,亦取得铸钱权利。当朝廷准奏之后,张之洞整齐圜法的信心大增,马上电告伦敦的驻英使臣刘瑞芬,商订买铸银机器。
张之洞:“洞乃创造银元之人”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二十四日,张之洞连上《购办机器试铸制钱折》和《试铸银元片》两个奏疏提出试铸银元“惟铸币便民乃国家自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无二致,皆应我行我法,方为得体”的要求。*《张文襄公全集》卷十四第1-2页
上奏之前,他已经同驻英使臣刘瑞芬往返电商在英国订买铸造银元和铜元的机器,打算用25万两银子购买四部铸造银元的机器;用5万两银子在广州建设铸造银元厂和铸造制钱厂各一座。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初六日,张之洞致电驻英公使刘瑞芬和正在巴黎的驻法、德、意、荷、比、奥公使许景澄,询问英、德两国关于铸币机的有关情况。十一月初九日,再次去电询问置设铸造铜钱并银元的造币厂所需厂屋、设备、人员及经费等情况。
在刘瑞芬致张之洞的公函中,张之洞向英国订购机器的经过和这套设备的铸造能力,介绍得甚为具体:查英国制造铸钱机器之喜敦厂在博明岡(今译作伯明翰)地方。迭经本大臣派员前往查询机器各件,并议交运、兑价各事,而该厂以英国定购章程,必须请一大银行担承作保按期付价,以免日后迟误及翻悔情事。又经本大臣商恳英国伦敦汇丰银行担承作保。现与喜敦厂主议明,定购每日铸造铜钱二百六十万个,并兼铸银钱十万个,机器全副共计实价英金五万二千五百英镑。其机器制成,分为三批交运。自订立合同画押付给定价之日为始,按西历扣足七个月交运第一批,再迟五个月,扣足十二个月之期,交运第二批,再迟六个月,扣足十八个月之期,交运第三批。按期一律交清,不得逾限。其价银亦分三期给付。……兹于光绪十三年四月初三日,本大臣在伦敦使署与喜敦厂厂主订立合同,照样缮写华洋文各三分,附开机器清单,面同画押盖印。
斯威尼出版的《伯明翰造币厂史》一书说,该厂在1888年受清政府委托,设计建造及装备了广州造币厂。⑦陈福耕《陕西省造银币》,《泉币之友》一九八四年一期。从《铸钱工艺》卷三可以看到,英国对各个国家代铸钱的情况,其中写到中国造铸钱机器一大批为广州开造钱厂之用”,可见广州设立造钱厂在此书中已有记载。又卷三中描述到中国造币厂时,论述到“1887年,中国驻英之刘钦差,与伯明翰地方希登公司立一合同,为两广总督定买造钱机器全套,各种新法完备,能造银钱铜钱,此批机器极大,欧洲各国无有与比,每一工内(以十点钟为一工)能造银钱十万元、铜钱二兆六十万枚、自立合同日起,限十八个月内送至广州,安置于中国家新建之造钱厂内”。可见广东钱局的建设为当时规模最大、设备先进的造币厂。
英国喜敦造币厂(伯明翰造币厂前身)
工人制造银币场景
生产银币之设备
刘瑞芬“光绪十二年十月初六、十一月初十等日,接准贵督部堂(案指张之洞)电示英国有铸铜钱银钱机器望查询速示等因。当经本大臣详细查明,开具清折并机器各图缕晰函复。嗣于本年(案指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准贵部堂宥电“铸铜钱兼铸银钱机器一切件数、价值、日期,均照来函定购。请即定立合同,能再速尤妙”。又于三月二十一日,准效电“今日由汇丰汇银八万两,合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二镑十八先令十本士,祈速定示复”各等因。准此业经将收到汇款及此次定银尚不敷五百三十八镑,即请速汇电复在案。”(《泉币》二十期王荫嘉辑录《张文襄公粤省购办机器试铸银铜钱全案》
“机器于光绪十三年四月间,由使英大臣刘瑞芬向英国喜顿厂定购,订期十八个月造成,分三批运粤,至上年(指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底一律到……择地于东门外一里之黄华塘买地八十二亩有奇。贴近东壕加开宽深,便于转运,照图建厂,”《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6期。 意欲铸造银元。
只是事关重大,张之洞迂回地以兼铸银元和“购器、造厂诸费,粤省现向富商挪借,不动正款”《购办机器试铸制钱折》为由奏疏,说服清廷试铸银元。张之洞奏说:“广东华洋交错,通省皆用外洋银钱,波及广西至于闽、台、浙、江、皖、鄂、烟台、天律所有通商口岸.以及湖南长沙湘潭、四川打箭炉、前后藏无不通行,以致利归外洋,漏卮无底。窃谁铸币便民,乃国家自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无二致,皆应我行我法,方为得体。且粤省所用洋银,皆系旧洋烂板,破碎霉黑。尤为隐受其亏。”为此,他奏请在广东自行铸造银元,在各种饷需、税收与交易中可与洋银“一同行用”。他还设想可先由广东试造,将来再由户部向各地推广。“粤省此次订购铸钱机器内,兼有铸银元机器,拟即选募西人善铸银元者来华试铸……粤省银元,仍恳准其铸造,由户部酌定限制岁铸若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殊批奏折》第九十二辑,中华书局第689页。
在同日的《试铸银元片》中,张之洞对试铸之银元提出了大致的构想:“外洋银元每元重漕平七钱三分,今拟每元重一分五厘有奇,定为库平七钱三分,银元上一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清文汉文合璧,一面铸蟠龙文, 周围铸‘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十字,兼用汉文、洋文,以便与外洋交易........闻外洋银元颇有赢余,虽每元加重一分五厘,断无亏折。如蒙允行,恳请颁发明旨。”《张之洞全集》第1册 第527-528页。
张之洞在折中希望自铸银元可以与外国银元在流通领域竞争,并对此颇为自信。他说:“华洋厘税并各项条款一切捐税,其官商军民或用中国银元,或用洋铸银钱,随宜通用,听其自使。粤省所铸之银元,刻镂精工,成色有准,较之东洋银钱过无不及,商民既肯用洋铸之银钱,岂有转不愿用中国自铸银元之理?且并不禁外国之洋钱,又不强其必用官铸之银元、于市面、民情两无纷扰。”
对自铸银币以争利权是他的主要出发点,“即以每岁铸千万元计之,数年之后,充韧海内,流通域外。虽不足以裕国用,亦足以保利权。总之矿务钱法银元三事,相为表里,交互补益。”陈度编:《中国近代币制问题汇编》《广铸银钱说》,上海瑞华印务局1932版,第1页
奏折上达后,光绪帝要户部对张之洞的奏折进行议复。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初五日,清廷管理户部事务大学士阎敬铭、户部尚书翁同龢、户部右侍郎曾纪泽在为“遵议张之洞奏广东购机铸钱并试铸银元事奏折”中提出自铸银元有“四弊”加以反对:“中国银矿前代不甚开采,故前人多谓白金来自番舶者十之七,现在每岁出洋之数不下三四千万,周转止有此数,一旦聚以铸币,价贵源固。其弊一。利之所在,民趋若鹜,虽严法不能遏炉匠搀和抵交,小民私销窃剪诸难防范。其弊二。铸造钱币,轮郭肉好,不精则私铸起,故文必精,色必足,然熔化消折若去十五分之一,加以铸费等项,每饼必不止一成,官帑有亏从何弥补?其弊三。洋钱初人中国,每枚易钱之数浮于纹银,其后乃有三工、四工、工半、正衣、反衣及走板、炉底等名目,声哑纹绉,价亦递减。现则南墨利加洲之墨西哥国所铸鹰洋盛行,而成色尤低,美国折以八二售贩中土,民间惯用,均无异说。今若创办银元减成取利,用必不畅。其弊四。”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续编(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廷仍持”道光二年、八年、十六年、二十年,宣宗成皇帝屡颁严禁行用洋钱、夷钱之谕”,”外洋色低平短之钱乃与国宝抗行,而为民生日用之所不能易,于体制为不合,于事理为难明。”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续编(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只同意在详细核算,确切估计制造工本的前提下,试铸铜钱,至于兼铸银元,则“事属创始,尚须详审筹画,未便率尔兴办,著听候谕旨遵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殊批奏折》第九十二辑,中华书局,第689页。
作者:
caesar001
时间:
2016-1-9 23:37
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coin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